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躯不赀

躯不赀

躯:身体,指生命。不赀(zī资):不可计算估量。躯不赀:即“不赀之躯”的倒文,意为十分宝贵的生命。语出自《汉书·盖宽饶传》。西汉大臣盖宽饶在汉宣帝朝任司隶校尉(负责监察举报首都长安及附近地区各级官吏的官)。他为人刚强耿直,志节很高尚,一心奉公执法。他家境贫寒,每月俸禄几千钱,常拿出一半送给敢于揭发官吏恶行,为自己当耳目的官吏和百姓。他身为高官,儿子却步行到北方边境去守边服役,就是这样公正廉洁。但盖宽饶却生性峻峭刻薄,喜欢陷害别人,搞得朝廷里人人都怨恨他。太子庶子(太子属官)王生赞赏盖宽饶的志节,但却否定他这种树敌过多的做法。王生写信劝他说:“您这种做法不是用来树立名声、保全生命的方法。用自己宝贵无比的生命去冒风险,这是我为您感到痛心的。君子正立直行,但在遭遇时变时,暂时纡曲回避一下,本来的志向也不会屈服的。《诗经·大雅》说:‘明哲保身,’就是这个意思。我这些话,请您考虑,决定吧!”但是盖宽饶没有采纳。最后盖宽饶因遭诬陷而被迫自杀,人们没有不悲怜他的。后以“躯不赀”为典,言生命至为宝贵,劝人多加珍重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77《盖宽饶传》3245、3246、3248页:“宽饶为人刚直高节,志在奉公。家贫,奉钱月数千,半以给吏民为耳目言事者。身为司隶,子常步行自戍北边,公廉如此。然深刻喜陷害人,在位及贵戚人与为怨。”“太子庶子王生高宽饶节,而非其如此,予书曰:‘……非所以扬令名全寿命者也。……用不訾之躯,临不测之险,窃为君痛之。夫君子直而不挺,曲而不诎(通“屈”)。《大雅》云:既明且哲,以保其身。狂夫之言,圣人择焉。唯裁省览。’宽饶不纳其言。”“宽饶引佩刀自刭北阙下,众莫不怜之”。

【例句】:

唐·韩愈《寄崔二十六立之》:“况又婴疹疾,宁保躯不赀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南风琴

    同“熏风琴”。宋苏轼《张安道见示近诗》诗:“少年有奇志,欲和《南风》琴。”

  • 扫地俱尽

    《汉书.魏豹田儋等传赞》:“秦灭六国,而上古遗烈扫地尽矣。”意谓像扫地一样净光,不留余物。也用来形容破坏净尽。现多指丢尽了脸,名誉扫地。毛泽东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:“把几千年封建地主的特权,打得个

  • 犯而勿校

    见“犯而不校”。【词语犯而勿校】  成语:犯而勿校汉语大词典:犯而勿校

  • 羹墙之悲

    源见“羹墙见尧”。喻指看见亡亲遗物的哀思。宋赵与虤《娱书堂诗话》卷下:“适睿思殿有徽祖御画,特为卓绝,上时持玩,以起羹墙之悲。”【词语羹墙之悲】  成语:羹墙之悲

  • 洪钟扣寸莛

    同“以莛撞钟”。清唐孙华《敬题先师朱昭芑先生遗像》诗:“驽乘烦轻策,洪钟扣寸莛。”

  • 自拔来归

    《新唐书.李勣传》:“(武德)三年,自拔来归,从秦王伐东都,战有功。”自拔:自己主动脱离邪恶境遇。来归:归顺我方。“自拔来归”指敌方向我方的投诚人员。后因以“自拔来归”作为向我方投诚的敌方人员之典故。

  • 鲁麟涕泣

    源见“绝麟”。喻生不逢时,理想、抱负不能实现。明吴廷翰《挽刘南淙舅》诗之一:“鲁麟涕泣伤吾道,庄蝶飘摇悟此生。”

  • 白衣来否

    源见“白衣送酒”。谓盼望朋友送酒欢饮。宋张炎《如梦令.渊明行径》词:“回首,回首,篱下白衣来否?”

  • 和羹

    《尚书.商书.说命下》:“王曰:‘来汝说……若作酒醴,尔唯曲蘖;若出和羹,尔唯盐梅。’”旧题汉.孔安国传:“盐,咸;梅,醋。”据《尚书》载,殷高宗曾命傅说作相,并将他喻作调羹汤的调味品。后将“和羹”作

  • 山中小草

    源见“出山小草”。谦指自己卑微无名。清袁枚《寄谢未堂司寇》:“枚心仰卿云三十年矣,自问山中小草,不敢通名于大君子之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