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过目不忘

过目不忘

过目:从眼前经过,意谓看一遍。看过一遍就不会忘记,形容记忆力很强。荷融(?-383年),字博休,略阳临渭(今甘肃天水市东)人,前秦王苻坚之弟,封阳平公。公元383年,苻坚大举攻晋,苻融统兵二十五万为先锋,攻陷寿阳(今安徽寿县)。淝水决战时,马倒被杀。苻融少时,聪明颖悟,一次一个老妇人傍晚时遇强盗,过路人替老妇人抓住强盗,盗贼反咬一口。老妇人因为天黑看不清楚,分辨不出,只好找苻融决断。苻融对他们二人说:“你二人一块走,先出凤阳门者不是强盗。”等他们回来,苻融厉声对后出门者说:“你是强盗,为何要诬诌好人。”苻融记忆力极强,听一遍就能把所听的东西背诵下来,看过一遍的东西,就永远不会忘记。汉魏时王粲博闻强记,所以人们都把苻融比作王粲。

【出典】:

晋书》卷114《苻融传》2934页:“融聪辩明慧,下笔成章,……耳闻则诵,过目不忘,时人拟之王粲。”

【例句】:

金史·昭圣皇后传》:“性聪慧,凡字过目不忘。” 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60回:“公过目不忘,真天下奇才也!”


连动 看过一遍就不会忘掉,形容记忆力特别强。《晋书·苻融载记》:“耳闻则诵,~。”△褒义。用于描写记忆。→耳闻则诵 ↔土头土脑 也作“过目成诵”、“目即成诵”、“触目成诵”。


【词语过目不忘】  成语:过目不忘汉语词典:过目不忘

猜你喜欢

  • 乱命

    源见“结草以报”。指人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言。唐赵璘《因话录.宫》:“凡人子能遵理命,已是至孝,况能禀乱命而不改者,此则犹可嘉之。”【词语乱命】   汉语大词典:乱命

  • 醉倒山公

    源见“山公醉酒”。形容醉酒。宋辛弃疾《乌夜啼.山行约范廓之不至》词:“江头醉倒山公,月明中。记得昨宵归路,笑儿童。”【词语醉倒山公】  成语:醉倒山公汉语大词典:醉倒山公

  • 隋珠和璧

    源见“隋侯之珠”、“和氏之璧”。泛指珍宝。亦喻英才。明何景明《送五清先生赴浙江提学歌》:“隋珠和璧世珍重,眼前点毁终难动。”见“随珠和璧”。明·何景明《送五清先生赴浙江提学歌》:“~世珍重,眼前点毁终

  • 庾公楼

    源见“南楼”。指吟咏欢娱的胜境。唐杜甫《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》诗之一:“池要山公马,月静庾公楼。”【词语庾公楼】   汉语大词典:庾公楼

  • 土脉

    《国语.周语上》:“农祥晨正,日月底于天庙,土乃脉发。”韦昭注:“脉,理也。”谓土壤开冻松化,生气勃发,如人身脉动。后因以“土脉”泛指土壤。唐韩愈《苦寒》诗:“雪霜顿销释,土脉膏且黏。”【词语土脉】 

  • 英物之啼

    《晋书.桓温传》载:桓温字元子,东晋谯国龙亢(今安徽省怀远县西)人。他是太守桓彝之子,晋明帝司马绍之婿。永和元年(公元三四五年)任荆州刺史,屡有战绩,后立简文帝,官至大司马,遂专擅朝政。“(桓温)生未

  • 暗箭难防

    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防备。元无名氏《独角牛》第二折:“孩儿也,一了说:明枪好躲,暗箭难防。我暗算他,搬将过来,则一拳打倒那厮,救你父亲。”见“明枪容易躲,暗箭最难防”。《九尾龟》33回:“他们这一班留学生

  • 温柔敦厚

    《礼记.经解》:“温柔敦厚。《诗》教也。”温和宽厚,是孔子评价诗歌社会作用的标准。后也用来比喻人品。并列 性情柔和,待人宽厚。形容人态度温和,也指诗文所反映的内容及风格温和宁静,婉约含蓄。语出《礼记·

  • 倒衣

    源见“颠倒衣裳”。谓忙于公务。唐杜甫《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二十四韵》:“长路更执绋,此心犹倒衣。”亦指因急促外出而倒穿衣裳。用以形容热情迎客。唐皮日休《移元徵君书》:“斯时也,山林之间,宜

  • 渊明松菊

    源见“陶潜三径”。指隐居家园。宋 陈德武《惜馀春慢.忆海棠》词:“待移根,与赋归来,敢比渊明松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