遯世无闷
遯,同“遁”:逃避。 逃离世俗不感苦闷。 旧指隐士的高尚情怀。语出《易.乾.文言》:“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,遯世无闷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逃遯避世。虽逢无道,心无所闷。”宋.徐铉《故平昌郡君孟氏墓铭》:“曾祖某、祖造、父及,皆以舍道居贞,遯世无闷,克家垂训,式永门风。”《金瓶梅》五八回:“广坐衔杯,遁世无闷,且作岩穴之隐相。”清.周泰元《重刊潜夫论序》:“乃遯世无闷,遗佚长终,古人所以深叹于寂寞也。”黄侃《詠怀》:“常闻至德人,粃糠铸尧舜。依物岂为主?遁世亮无闷。”
遯,同“遁”:逃避。 逃离世俗不感苦闷。 旧指隐士的高尚情怀。语出《易.乾.文言》:“不易乎世,不成乎名,遯世无闷。”孔颖达疏:“谓逃遯避世。虽逢无道,心无所闷。”宋.徐铉《故平昌郡君孟氏墓铭》:“曾祖某、祖造、父及,皆以舍道居贞,遯世无闷,克家垂训,式永门风。”《金瓶梅》五八回:“广坐衔杯,遁世无闷,且作岩穴之隐相。”清.周泰元《重刊潜夫论序》:“乃遯世无闷,遗佚长终,古人所以深叹于寂寞也。”黄侃《詠怀》:“常闻至德人,粃糠铸尧舜。依物岂为主?遁世亮无闷。”
《晋书.王浚传》:“浚(按:即王濬)博涉坟典,美姿貌,不修名行,不为乡曲所称。晚乃变节(指改变了原来的性情行为),疏通亮达,恢廓有大志。尝起宅,开门前路广数十步。人或谓之何太过,浚曰:‘吾欲使容长戟幡
同“许劭月旦”。唐李商隐《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》:“幸藉梁园赋,叨蒙许氏评。”
汉代考试取士方法之一。由主试者事先拟试题,写在简策上,分为甲乙两科,列置案上。应试者随意选取,当场据题作答。主试者按题目难易和所答内容而定优劣。后以此为典,泛指考试。【出典】:《汉书》卷78《萧望之传
同“阳春白雪”。唐白居易《张十八员外以新诗二十五首见寄因题卷后》诗:“《阳春》曲调高难和,淡水交情老始知。”明许潮《写风情》曲:“我安排彩袖,殷勤捧玉髓。轻盈舞羽衣,务教他锦囊倾出《阳春》句。”【词语
《庄子.外物》:“室无空虚,则妇姑勃谿。”妇姑,媳妇与婆婆;勃谿,家庭中争吵。后用为内部斗争的典故。鲁迅《且介亭杂文末编.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》:“他也有不平,有反抗,有战斗,而往往不过是将
唐.杜甫《饮中八仙歌》:“李白一斗诗百篇,长安市上酒家眠。”斗酒百篇,指喝一斗酒,能作上百篇诗歌,形容人才思敏捷。清.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.槐西杂志一》:“房师孙端人先生,文章淹雅,而性嗜酒。醉后所作,
源见“吴市隐”。指汉梅福,用以美称县尉。唐李白《赠瑕丘王少府》诗:“皎皎鸾凤姿,飘飘神仙气。梅生亦何事,来作南昌尉。”【词语梅生】 汉语大词典:梅生
同“秦庭朗镜”。清 钱峙《端正好.于公祠万姓迎神曲》套曲:“又子见照胆秦台一镜悬,绝不株连。”
宋.李昉等编修《太平御览》卷三二九(及卷三四五)引《汉书》:“二师将军征大宛,彼围,军中无水,广利拔佩刀刺山,飞泉涌出。”南朝.宋.范晔撰《后汉书.耿弇列传》所载事同。西汉时,汉武帝派遣二师将军李广利
《三国志.魏书.荀彧传》:“太祖虽征伐在外,军国事皆与彧等焉”注引《典略.祢衡传》:“或问曰:‘曹公、荀令君、赵荡寇皆足盖世乎?’衡称曹公不甚多;又见荀有仪容,赵有腹尺,因答曰:‘文若(荀彧字)可借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