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醍醐灌顶

醍醐灌顶

醍( ㄊㄧˊ tí 提)醐( ㄏㄨˊ hú 胡):酥酪上凝聚的油。纯酥油浇到头上,佛教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,使人得到启发。后来泛用以比喻使人感到头脑清凉舒适。唐代顾况《行路难》诗:“岂知灌顶有醍醐,能使清凉头不热。”清代曹雪芹《红楼梦》六十三回:岫烟与宝玉谈了妙玉为何自称“槛外之人”的原故。“宝玉听了,如醍醐灌顶,‘暖哟’了一声,方笑道:‘怪道我们家庙说是铁槛寺呢!原来有这一说’”


主谓 醍醐,作乳酪时,上一重凝者为酥,酥上加油者,是醍醐,味甘美。佛教用于比喻最高佛法。灌顶,佛教仪式,弟子入门以醍醐灌人头顶。以醍醐浇人头顶,能消除烦恼,清凉舒适。比喻以智慧灌输于人,使彻底醒悟。张贤亮《小说中国》:“我在读到这段话的那一刹那,才真正体验到‘~’这句成语形容的是什么感觉。”△用于认知方面。→如饮醍醐 ↔执迷不悟


【词语醍醐灌顶】  成语:醍醐灌顶汉语词典:醍醐灌顶

猜你喜欢

  • 玉斧

    源见“玉斧修月”。指仙斧,神斧。常用以咏月。宋侯寘《玉楼春.次中秋闰月表舅晁仲如韵》词:“未劳玉斧整蟾宫,又见冰轮浮桂影。”亦用以喻修整乾坤的本领。宋李曾伯《水调歌头.再赋》词:“我袖有玉斧,当为整乾

  • 竹马

    以竹竿当马骑,儿童游戏用。后常用作幼年的象征。如以幼年之友称“竹马之友”或“竹马之好”。《后汉书.郭伋传》:“始至行部,到西河美稷,有童儿数百,各骑竹马,于道次迎拜。”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方正》:

  • 便便笥

    源见“孝先便腹”。指满腹才学之人。唐罗隐《暇日感怀因寄同院吴蜕拾遗》诗:“戏悲槐市便便笥,狂忆樟亭满满杯。”

  • 孳犊

    同“罢官还犊”。明王思任《简周龙侯太守》诗:“三年膏牧当孳犊,一道清风却馈鱼。”

  • 焚山

    汉.刘向《新序》卷七《节士》载:春秋时晋国的贵族介子推,是跟随晋文公流亡国外的功臣之一。文公返国后赏赐群臣,没有赏到他。介子推不愿乞求封赏,便携老母隐居于绵山。“文公使人求之,不得,为之避寝(独居。含

  • 霖雨傅说

    《尚书.商书.说命上》:“爱立作相,王置诸其左右,命之曰:‘朝夕纳诲,以辅台德。……若岁大旱,用汝作霖雨。’”旧题汉.孔安国传:“霖,三日雨。霖以救旱。”殷高宗武丁任傅说为相,希望他能如甘霖解旱那样辅

  • 湘妃

    源见“湘妃竹”。舜二妃娥皇、女英。相传二妃没于湘水,遂为湘水之神。北周庾信《拓跋竟夫人尉迟氏墓志铭》:“西临织女之庙,南望湘妃之坟。”【词语湘妃】   汉语大词典:湘妃

  • 覆妪

    《礼记.乐记》:“天地䜣合,阴阳相得,煦妪覆育万物。”孔颖达疏:“天以气煦之,地以形妪之,是天煦覆而地妪育,故言煦妪覆育万物也。”后以“覆妪”为庇荫养育。《旧唐书.文宗纪下》:“朕嗣守丕图,覆妪生类,

  • 邾子投火

    《左传.定公二年》:“邾庄公与夷射姑饮酒。私(小便)出。阍乞肉焉,夺之(阍人)杖以敲之。”《左传.定公三年》:“三年春二月辛卯,邾子在门台临廷。阍以缾水沃庭,邾子望见之,怒。阍曰:‘夷射姑旋小便焉。’

  • 举一话头

    宋.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之二甲编《了翁孙女》:“陈了翁日与家人会食,男女各为一席,食已,必举一话头,令家人答。一日问曰:‘并坐不横肱,何也?’其孙女方七岁,答曰:‘恐妨同坐者。’”陈了翁在全家聚餐之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