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醴酒不设

醴酒不设

醴酒:甜酒。西汉时,楚元王刘交是汉高祖刘邦的同父异母弟。他对中大夫穆生、白生、申公十分敬重礼遇。穆生不善喝酒,元王每次设宴时,特意为穆生准备甜酒。后来刘交去世,其子刘戊为楚元王,开始时也常为穆生准备甜酒,后来就忘记准备了。穆生看到这种情况,就对申公、白生说:“我们可以辞职退隐了!宴会上不准备甜酒,这表明大王已经不再尊重我了。如果再不离开,楚人就会用铁链锁着我,在街市上侮辱我啊!”于是他决定称病隐退。申公、白生劝解说:“怎么不想想先王的恩德呢?现在大王不过有些小小的失礼,你又何必这样认真呢?”穆生说:“《易经》上说:‘能看出事物的先兆太重要了,微小的先兆预示出凶吉。君子看出先兆就要采取相应行动,不要整天观望等待。’先王礼敬咱们,是因为他是有道啊!现在的大王忽视了礼节,是因为他忘了道。忘道的人,能和他长久相处吗?这难道是个小小的礼节问题吗?”于是穆生称病辞职离去。申公、白生仍然留下。后来,楚元王刘戊渐渐暴虐起来,竟与吴王通谋叛逆。申公、白生劝谏,刘戊不听,反而判他们的罪。二人穿着囚服,被押解着在街市上舂米服刑示众。后以“置醴”为礼待宾客的典故,以“醴酒不设”为待客简慢无理的典故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36《楚元王传》1922、1924页:“元王既至楚,以穆生、白生、申公为中大夫。”“初,元王敬礼申公等,穆生不耆酒,元王每置酒,常为穆生设醴。及王戊即位,常设,后忘设焉。穆生退曰:‘可以逝矣!醴酒不设,王之意怠,不去,楚人将钳我于市。’称疾卧。申公、白生强起之曰:‘独不念先王之德与?今王一旦失小礼,何足至此!’穆生曰:‘《易》称知几其神乎!几者动之微,吉凶之先见者也。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,为道之存故也;今而忽之,是忘道也。忘道之人,胡可与久处!岂为区区之礼哉!’遂谢病去。申公、白生独留。王戊稍淫暴,二十年,为薄太后服私奸,削东海、薛郡,乃与吴通谋。二人谏,不听,胥靡之。衣之赭衣,使杵臼雅舂于市。”

【例句】:

三国·曹植《酒赋》:“穆生以醴而辞楚,侯嬴感爵而轻身。” 唐·宋之问《梁宣王挽词》:“今日衣冠送,空伤置醴人。” 唐·杜甫《寄李十二白二十韵》:“楚筵辞醴日,梁狱上书辰。” 唐·杜甫《八哀诗·赠太子太师汝阳郡王琎》:“晚年务置醴,门引申白宾。” 唐·杜甫《壮游》:“曳裾置醴地,奏赋入明光。” 唐·白居易《司徒令公分守东洛移镇北都》:“为穆先陈醴,招刘共藉糟。” 唐·薛能《冬日写怀》:“设醴徒惭楚,为郎未姓颜。” 宋·苏轼《次韵潜师放鱼》:“哀哉若鱼竟坐口,远愧知几穆生醴。” 宋·辛弃疾《最高楼》:“暂忘设醴抽身去,未曾得米弃官归。穆先生,陶县令,是吾师。” 宋·胡继宗《书言故事·延接类》:“待人礼衰曰‘醴酒不设’。” 清·吴嘉纪《汪长玉郝乾行过宿陋轩》:“设醴繁华地,看花二十春。” 清·郑燮《玉女摇仙佩·寄呈慎郡王》:“河献征书,楚元设醴,一种风流高致。”


主谓 不再准备甜酒。比喻对人的礼遇较前有减。语出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:“初,元王敬礼申公等,穆生不嗜酒,元王每置酒,常为穆生设醴。及王戊即位,常设,后忘设焉。穆生退曰:‘可以逝矣! 醴酒不设,王之意怠,不去,楚人将绀我于市。’”△贬义。多用于待人。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:“初,元王敬礼申公等,穆生不嗜酒,元王每置酒,常为穆生设醴 (li)。及王戊即位,常设,后忘设焉。穆生退曰:‘可以逝矣。醴酒不设,王之意怠,不去,楚人将钳我于市。’称疾卧,申公、白生强起之曰:‘独不念先王之德与?今王一旦失小礼,何足至此!’穆生曰:‘易称“知几其神乎! 几者动之微,吉凶之先见者也。君子见几而作,不俟终日。”先王之所以礼吾三人者,为道之存故也,今而忽之,是忘道也。忘道之人,胡可与久处? 岂为区区之礼哉?’遂谢病去。申公、白生独留。王戊稍淫暴,二十年,为薄太后服私奸,削东海、薛郡,乃与吴通谋。二人谏,不听,胥靡之,衣之赭衣,使杵臼雅舂于市。”

【今译】 汉时楚元王刘交很礼遇申公、穆生、白生等人,穆生不爱饮酒,元王每次设宴,都特为穆生准备甜酒。等到刘交死后,其子刘戊为楚元王,开始还准备,后来就不准备了。穆生回来说:“可以离开了。醴酒不备,王不再尊重我们,如果不去,楚人会在市上给我施以钳刑 (以铁束颈)。”于是称病,申公、白生去说服他:“怎么不念及先王的恩德?今王只不过有些小小失礼,何必如此呢?”穆生说:“《易经》上说,看出事物的先兆太重要了。微小的先兆预示出吉凶,君子应当看到先兆就行动,不再等待观望。先王之所以礼敬我们,是因为有道,现在忽视我们,是忘了道。忘道的人,能与他久处吗?哪里是因为小小礼节呢?”于是称病离去。申公、白生仍然留下。刘戊渐渐淫暴,又与吴通同谋反。申公等劝谏,刘戊不听,判他们有罪,罚他们穿上刑徒的衣服,在市上舂米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明察见机,全身远祸; 也以“置醴”等形容蒙受礼遇。

【典形】 楚人钳、楚筵辞醴、辞楚、穆生机、穆生醴、穆逃楚难、申公钳、市钳、忘设醴、畏楚钳、置醴、古人称逝矣、脱楚钳、置醇醴。

【示例】

〔楚人钳〕 宋·陆游《自述》之二:“拙宦虽无齐虏舌,早归亦免楚人钳。”

〔楚筳辞醴〕 唐·杜甫《寄李十二白》:“楚筵辞醴日,梁狱上书辰。”

〔辞楚〕 三国·曹植《酒赋》:“穆生以醴而辞楚, 侯羸感爵而轻身。”

〔穆生机〕 宋·苏轼《元佑元年二月八日朝退》:“寂寞申公谢客时,自言已见穆生机。”

〔穆生醴〕 宋·苏轼《次韵潜师放鱼》:“哀哉若鱼竟坐口,远愧知几穆生醴。”

〔穆逃楚难〕 唐·李白 《上崔相百忧章》:“穆逃楚难,邹脱吴灾。见机苦迟,二公所咍。”

〔申公钳〕 宋·陆游《有客》:“方逃申公钳,已取卞和刖。”

〔市钳〕金·元好问《感事》:“瓢饮不甘颜巷乐,市钳真有楚人忧。”

〔忘设醴〕 清·严启煜《留别吴门诸子》:“岂类穆生忘设醴,自伤伍员久吹箫。”

〔畏楚钳〕 宋·陆游《夏夜》:“老人本是山中客,扫迹元非畏楚钳。”

〔置醴〕唐·张说《故开府仪同三司姚文贞公神道碑》:“始则无人让王,承置醴之顾; 终以飞龙利见,延参乘之恩。”


【词语醴酒不设】  成语:醴酒不设汉语词典:醴酒不设

猜你喜欢

  • 扫犁

    同“犁庭扫穴”。清钱谦益《佟氏幽愤录序》:“筹边料敌,画灰聚米,慨然有扫犁之志。”【词语扫犁】   汉语大词典:扫犁

  • 天道无亲

    《国语.晋语六》:“吾闻之‘天道无亲,唯德是授。’吾庸知天下之不授晋且以劝楚乎?君与二三臣其戒之!”“天道无亲”,意谓上天公正,不偏袒亲私。唐.陈子昂《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》:“嗟尔百代,子子

  • 薛县池平

    汉.刘向《说苑.善说》:“夫以秦楚之强,而报仇于弱薛,譬如犹摩萧斧(刚利之斧)而伐朝菌(朝生暮死之菌)也,必不留行矣。天下有识之士,无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者,千秋万岁(此讳说孟尝君死)之后,庙堂必不血食(

  • 狐狸谁问

    源见“张纲埋轮”。意谓连小奸都无人斥整了。清许宗衡《中兴乐.初秋同人登龙树寺》:“十年冠剑独昂藏,古来事事堪伤。狐狸谁问?何况豺狼!蓟门山影茫茫。”

  • 羹污

    宋代丁谓事。《宋史.寇准传》:“初,丁谓出准门,至参政,事准甚谨。尝会食中书,羹污准须,谓起徐拂之,准笑曰:‘参政,国之大臣,乃为官长拂须邪?’谓甚愧之。由是倾构日深。”倾构:倾轧构陷。

  • 言笑晏晏

    《诗经.卫风.氓》:“总角之宴,言笑晏晏,信誓旦旦。”后因以“言笑晏晏”用为形容神态和颜悦色的典故。唐.任蕃《从梦游录.独孤遐叔》:“复有公子女郎共十数辈,青衣黄头亦十数人,步月徐来,言笑晏晏。”主谓

  • 覆局

    源见“背碑覆局”。形容人记忆力极强,非常聪慧。北周庾信《奉和永丰殿下言志》:“覆局能悬记,看碑解暗疏。”【词语覆局】   汉语大词典:覆局

  • 鞭灰觅如意

    源见“打灰堆”。谓祈福致富。元顾瑛《除夕诗》:“不用鞭灰觅如意,客囊剩有酒家钱。”

  • 五石六鹢

    《公羊传.僖公十六年》:“霣石于宋五。是月,六鹢退飞过宋都。曷为先言霣而后言石?霣石记闻,闻其磌然,视之则石,察之则五……曷为先言六而后言鹢?六鹢退飞,记见也,视之则六,察之则鹢,徐而察之则退飞。”后

  • 洛中画底

    源见“洛阳耆英会”。指宋文彦博等年高德劭者。宋刘克庄《朝中措.元质侍郎生日》词:“都门饯底,洛中画底,莫是前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