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金篦刮眼膜

金篦刮眼膜

同“金篦刮目”。唐杜甫《谒文公上方》诗:“金篦刮眼膜,价重百车渠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涅槃经》八:“有盲人为治目,故造诣良医,是时良医,即以金篦刮其眼膜。”《北史·孝行传·张元传》:“及元年十六,其祖丧明三年。元恒忧泣,昼夜读佛经,礼拜以祈福閤。后读《药师经》,见‘盲者得视’之言。遂请七僧,然七灯,七日七夜转《药师经》行道。……如此经七日,其夜梦见一老翁,以金鎞疗其祖目,于梦中喜跃,遂即惊觉,乃遍告家人。三日,祖目果明。”

【今译】 《涅槃经》讲,有盲人为治疗眼病,去看良医,良医就用金篦为他刮除眼膜。南北朝时张元,其祖父因为眼病丧失视力三年,张元十分忧愁,为此请僧人做法事,七天七夜转《药师经》拜求佛祖,夜里梦见一老翁用金篦为其祖父治眼。后来其祖父果然重见光明。金篦是一种形似箭镞的手术刀,古代印度医者用它来刮除病人眼中的翳膜,印度僧人受戒时,将金篦加于眼上,以示刮除无智膜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去除障碍,使心地明净; 也用以形容治疗眼疾。

【典形】 宝篦刮、烦金篦、刮膜篦、刮眼膜、金篦刮膜、金篦刮目、金篦刮眼膜、金篦术、刮膜金篦、金篦开倦眼、眼膜欲刮、尘眼开金篦。

【示例】

〔宝篦刮〕宋·苏舜钦《奉酬公素学士见招》:“病膜谁将宝篦刮,痒背恰得仙人抓。”

〔烦金篦〕 宋·陈与义《留别心老》:“每见眼自明,不复烦金篦。”

〔刮膜篦〕 宋·陆游《醉归》:“禅心每笑弹棋局,道眼长捐刮膜篦。”

〔刮眼膜〕 宋·陆游《赠苏召叟》:“才华刮眼膜,文字愈头风。”

〔金篦刮膜〕 宋·黄庭坚《次韵无实病目》:“金篦刮膜会有时,汤熨取快术诚短。”

〔金篦刮眼膜〕 唐·杜甫《谒文公上方》:“金篦刮眼膜,价重百车渠。”

〔金篦术〕 唐·刘禹锡《赠眼医婆罗门僧》:“师有金篦术,如何为发蒙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蒯通言

    《史记.淮阴侯列传》:“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,欲为奇策而感动之,以相人说韩信曰:‘仆尝受相人之术。’韩信曰:‘先生相人何如?’对曰:‘贵贱在于骨法,忧喜在于容色,成败在于决断,以此参之,万不失一。’

  • 空中书

    南朝.梁.释慧皎《高僧传》卷十《晋上虞龙山史宗》:“道人以书付小儿……小儿云:‘道人令其捉杖,飘然而去,或闻足下波浪耳。’并说山中人寄书犹在小儿衣带……令人送此小儿至白土埭,送与史宗。宗开书大惊云:‘

  • 利令智惛

    见“利令智昏”。《镜花缘》92回:“及至利到眼前,就把‘害’字忘了,所谓‘~’,能不浩叹!”【词语利令智惛】  成语:利令智惛

  • 笼水

    《太平御览》卷五十九引《续述征记》:“梁邹城西有笼水,云齐孝妇诚感神明,涌泉发于室内,潜以绩笼覆之。由是无瓮汲之劳。家人疑之,时其出而搜其室,试发此笼,而泉遂涌漂居宇。故名曰‘笼水’。”旧以“笼水”用

  • 成一家之言

    《文选》卷四一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亦欲以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。”司马迁因替降将李陵辩护,被汉武帝下狱,处以宫刑。出狱后,任中书令,发愤著书,完成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《史记》。故自称成

  • 屏间雀影

    同“屏间孔雀”。清李渔《凤求凰.先醋》:“昏聩双眸,不辨屏间雀影;龙钟两耳,难听冰上之言。”

  • 功遂身退

    同“功成身退”。《老子》:“金玉满堂,莫之能守,富贵而骄,自遗其咎,功遂身退天之道。”《后汉书.李固传》:“是以贤达功遂身退,全名养寿,无有怵迫之忧。”并列 遂,成。身,自己。功业成就后,就退隐家园。

  • 浦还珠

    源见“合浦珠还”。形容灯火辉煌,光彩夺目。宋刘弇《次韵和彭道原元夕》:“赤帝鞭车堕云衢,烛龙骈头浦还珠。”

  • 掞天才

    《文选》卷四晋.左太冲(思)《蜀都赋》:“幽思绚道德,摛藻掞天庭。”晋.刘渊林注:“班固述雄传曰:‘初拟相如,献赋黄门。’故曰‘摛藻掞天庭’也。《汉书.礼乐志》曰:‘长丽前掞光耀明。’”晋诗人左太中在

  • 攀弓剑

    同“攀髯”。元邓文原《奉题延祐宸翰》诗:“曾听《箫韶》瞻晓日,仰攀弓剑泣秋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