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木人石心”。形容人坚定的意气。宋苏轼《谢失觉察妖贼放罪表》:“石心木肠,誓不忘于忠义。”并列 形容坚定不移。宋·苏轼《谢失察妖贼表》:“布衣蔬食,或未死于饥寒;~,誓不忘于忠义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
《世说新语.自新》:“周处年少时,凶强侠气,为乡里所患;又义兴水中有蛟;山中有邅跡虎,并皆暴犯百姓,义兴人谓为“三横”,而处尤剧。或说处杀虎斩蛟,实冀‘三横’唯余其一。处即刺杀虎,又入水击蛟。蛟或浮或
同“椒花颂”。唐上官仪《江王太妃挽歌》:“《黄鹤》悲歌绝,《椒花》清颂余。”【词语椒花清颂】 汉语大词典:椒花清颂
《韩非子.外储说左下》:“鲁哀公问于孔子曰:‘吾闻古者有夔一足,其果信有一足乎?’孔子对曰:‘不也,夔非一足也……一而足也。’”孔子向鲁哀公指出,古时乐师夔不是一只脚,而是像夔这样的人有一个就足够了。
源见“鲛人泣珠”。指神话传说中织制鲛绡的鲛人。唐皮日休《奉酬鲁望见答鱼笺之什》诗:“轻如隐起腻如饴,除却鲛工解制稀。”【词语鲛工】 汉语大词典:鲛工
《韩非子.外储说右下》:“王子于期为赵简主御,取道争千里之表。其始发也,彘伏沟中,王子于期齐辔策而进之,彘突出于沟中,马惊败驾。”又“造父御四马,驰骤周旋,而恣意于马。恣意于马者,擅辔策之制也。然马惊
战火数月来连续不断,一封家信的到来简直胜过“万金”。 形容战争年代盼望家人信息的迫切心情。语出唐.杜甫《春望》: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。烽火连三月,家书抵万金。白头搔更短,
源见“载酒问奇字”。谓从学,来求学。清王夫之《遣闷》诗之二:“无人从载酒,不受草《玄》嘲。”
源见“咏絮”。形容歌词优美隽永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弹丝》:“声落梁尘,词超柳絮,愿赓一曲,博笑大方。”
《太平御览》卷四九九引《吕氏春秋》曰:“秦缪公乘马车为败,右服失,而野人取之。缪公自往求之,见野人方将食之于岐山之阳。缪公叹曰:‘食骏马之肉,而不还饮酒,余恐其伤汝也。’于是遍饮而去。外一年为韩原之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