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长康三绝

长康三绝

世说新语.文学》梁.刘孝标(峻)注引宋明帝《文章志》曰:“桓温云:‘顾长康(即顾恺之,晋代大画家)体中痴黠各半,合而论之,正平平耳。世云(其)有三绝:画绝,才绝,痴绝。’”

晋.桓温评论顾恺之有三点独特之处,即绘画,才学和痴呆。此处所谓“痴呆”,是才智之士在某一方面的疏略。后因用为名人故事之典。

宋.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十八《浮生》诗:“不用嘲痴绝,儿曹尚可传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晋书·文苑传·顾恺之传》: 顾恺之“尤善丹青,图写特妙,谢安深重之,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。恺之每画人成,或数年不点目精。人问其故,答曰:‘四体妍蚩,本无阙少于妙处,传神写照,正在阿堵中。’……初,恺之在桓温府,常云:‘恺之体中痴黠各半,合而论之,正得平耳。’故俗传恺之有三绝: 才绝、画绝、痴绝。”唐·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卷五:“顾恺之,字长康,小字虎头,晋陵无锡人,多才艺,尤工丹青,传写形势,莫不妙绝。”《世说新语·巧艺》亦有所载。

【今译】 晋代顾恺之字长康,小字虎头,特别擅长作画,图写极妙,谢安很器重他,认为是前所未有的。顾恺之每画好人像,有时几年不画眼睛,别人问他,他答道:“人四体的美丑,本来无关于妙处,刻画人的神态,正在这里。”起初,顾恺之在桓温府中时,桓常说:“恺之身上痴呆与聪慧各占一半,合起来讲,正好相平。”因而人们传说恺之有三绝: 才绝、画绝、痴绝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人书画神妙奇绝; 或指人有痴气。

【典形】 长康痴、长康三绝、痴号、痴虎头、痴绝、顾虎头、虎头痴、虎头三、虎头三绝、三绝、虎头灵妙笔、虎头风、前身虎头。

【示例】

〔长康痴〕 宋·苏辙《偶游大愚见余杭明雅照师》:“我兄次公狂,我复长康痴。”

〔长康三绝〕 清·张大受《送顾禄百外孙》:“长康三绝擅,东野一身穷。”

〔痴虎头〕 宋·苏轼《次韵米芾二王书跋尾》之一:“巧偷豪夺古来有,一笑谁似痴虎头。”

〔痴绝〕 宋·苏轼《次韵韶守狄大夫》之一:“才疏正类孔文举,痴绝还同顾长康。”

〔顾虎头〕 唐·杜甫《题玄武禅师屋壁》:“何年顾虎头,满壁画沧州。”

〔虎头痴〕 宋·黄庭坚 《饮润父家》:“要似虎头痴,何须樗里瘿。”

〔虎头三〕 明·袁宏道《题曾太史退如憨斋》:“已甘中散七,未害虎头三。”〔虎头三绝〕 清·纳兰性德《病中过锡山》:“久爱虎头三绝誉,今来仍向画中看。”

〔三绝〕 唐·王维 《为画人谢赐表》:“徒以职官,不敢二事; 顾惟时论,有惭三绝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离镜孤鸾

    源见“镜鸾”。比喻与丈夫分离的妻子。宋吴文英《新雁过妆楼.中秋后一夕坐间赋词》词:“徐郎老,恨断肠声在,离镜孤鸾。”

  • 目濡耳染

    见“耳濡目染”。唐·韩愈《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》:“~,不学以能。”【词语目濡耳染】  成语:目濡耳染汉语大词典:目濡耳染

  • 乱点鸳鸯谱

    明代冯梦龙小说《醒世恒言》里,有《乔太守乱点鸳鸯谱》为题的一篇。我国古代早有以鸳鸯喻指夫妻的习俗,鸳鸯谱则是婚姻簿。乔太守断案,不做实事求是的调查,而且发现自己错了还将错就错,把两对夫妻交互匹配,堪为

  • 禾黍之伤

    同“禾黍之悲”。宋 委心子《新编分门古今类事.谶兆门上》:“昭宗末年,长安役人取石于内苑起山,崎危屈曲,有若天成……后巢寇入京,焚灭殆尽,悉为瓦砾狐兔穴矣。游者有禾黍之伤。”见“禾黍之悲”。宋·委心子

  • 大槐国

    源见“南柯梦”。指南柯梦中的槐安国。借指虚幻无常的富贵权势。宋吴潜《贺新郎.和赵丞相见寿》词:“安得结庐相近傍,买闲田、数亩躬耕筑。已梦断,大槐国。”

  • 嵇康寡识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王粲传》附《稽康传》:“时又有谯郡嵇康,……至景元中,坐事诛。”南朝宋.裴松之注引《魏氏春秋》:“康采药于汲郡共此山中,见隐者孙登,康欲与之言,登默然不对。逾时将去,康曰:‘先生竟无言

  • 旧蹄

    源见“得鱼忘荃”。喻指达到目的的凭借、手段。清王夫之《补落花诗》之八:“逸情交臂多相失,求兔何劳问旧蹄。”

  • 卓然不群

    亦作“卓尔不群”。出类拔萃,超过众人。《汉书.景十三王传赞》:“夫唯大雅,卓尔不群。”《后汉书.列虞传论》:“自帝室王公之胄,皆生长脂腴,不知稼穑,其能厉行饬身,卓然不群者,或未闻焉。列虞守道慕名,以

  • 分宅

    《孔丛子.阵士义》:“郈成子自鲁聘晋,过于卫,右宰毂臣止而觞之,陈乐而不作,酣毕而送以璧,成子不辞……行三十里而闻卫乱作,右宰毂臣死之,成子立是迎其妻子,还其璧,隔宅而居之。”春秋时,妳成子与卫人毂臣

  • 禁中颇牧

    《新唐书.毕鍼传》载:唐宣宗时,党项扰河西,翰林学士毕鍼上破羌条陈甚悉,帝大悦,曰:“吾将择能帅者,孰谓颇 牧在吾禁署,卿为朕行乎!”于是拜鍼为邠宁节度使、河西供军安抚使。鍼于任期内多所建树。后以“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