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问津

问津

津,渡口。问津,原指询问渡口。后用为探求途径或尝试的意思。孔子周游列国时,有一次看到长沮和桀溺两个人一起耕田,便让子路去打听渡口。长沮问子路,那个坐在车上手里执着马缰绳的人是谁?子路说,是孔丘。长沮又问,就是鲁国的那个孔丘吗?子路答道,正是。长沮便说,他既然被称为圣人,当然知道渡口在哪里,还问什么呢?

【出典】:

论语·微子》:“长沮、桀溺耦而耕,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。长沮曰:‘夫执舆者为谁?’子路曰:‘为孔丘。’曰:‘是鲁孔丘与?’曰:‘是也。’曰:‘是知津矣。’”

【例句】:

东晋·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后遂无问津者。”


“津”,渡口。“问津”原指询问渡口,后指 “询问”、 “打听”,如 “无人问津”即言 “无人过问”、“无人打听”。

问津”此义从何而来呢?

晋代陶渊明曾写过一篇 《桃花源记》,里面记述了这样一件事:武陵郡一位渔人乘船在河上打鱼,夹岸桃花盛开,景色分外迷人,他让自己的船顺流而下,忽然发现桃林尽头有座山,山有个洞,洞中有光,他便进去了。洞越来越大,走到尽头豁然开朗起来,里面竟然是另一个世界。那里的人因避秦乱而逃到这里,从此与世隔绝,“不知有汉,无论魏晋”,过着无忧无虑、怡然自乐的生活。他们嘱咐渔人说,这里的事 “不足为外人道也”。

渔人受到了热情的款待,返回时沿路做了标记,以便日后再来寻访。到了武陵郡后,渔人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太守,太守让渔人做向导,派人去寻找那个地方,结果标记都不见了,那山洞怎么也找不到了。

那山洞里面的世界,人们说是 “世外桃源”。

后来,有个南阳高士刘子骥听说此事后, “欣然前往”,但最终还是没有找到。不久,他就病故了,“后遂无问津者”。

此后,“问津”一语便被广泛运用开来。

问津”一语最早见于 《论语·微子》: “使子路问津焉。”但表示 “询问”、“过问”、“打听”等义并被广泛使用,则缘于 《桃花源记》。


【词语问津】   汉语词典:问津

猜你喜欢

  • 鸿爪雪泥

    宋苏轼《和子由渑池怀旧》:“人生到处知何似,应似飞鸿踏雪泥。雪上偶然留爪印,鸿飞那复计东西。”后以“鸿爪雪泥”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。清袁枚《答何献葵明府书》:“追忆当年留宿,或提灯而采荷叶,或曳足而仰星

  • 祖述尧舜

    承受先圣尧舜之道并加以发扬光大的意思。《中庸》:“仲尼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。”朱熹注:“祖述者,远宗其道。宪章者,近守其法。”文武:指周文王、周武王。

  • 鹏术

    源见“鲲鹏展翅”。指大鹏远飞南海的本领。比喻杰出的才能。唐王勃《再上武侍极启》:“循方极弊,尚亏风雨之间;抚翼濡鳞,犹失江湖之士。况乎九天鹏术,一代龙门!”【词语鹏术】   汉语大词典:鹏术

  • 仙桂一枝

    源见“蟾宫折桂”。喻科举功名。宋辛弃疾《瑞鹤仙.寿上饶倅洪莘之》词:“争说道明年时候,被姮娥做了殷勤,仙桂一枝入手。”

  • 贺雪

    《新唐书.王求礼传》:“王求礼,许州长社人……久视二年三月,大雨雪,凤阁侍郎苏味道等以为瑞,率群臣入贺。求礼让曰:‘宰相燮和阴阳,而季春雨雪,乃灾也。果以为瑞,则冬月雷,渠为瑞雷邪?’味道不从。既贺者

  • 辋川图

    唐.朱景玄《唐朝名画录》:“王维字摩诘,……复画辋川图,山谷郁盘,云飞水动,意出尘外,怪生笔端。”宋.郭若虚《图画见闻志》:“唐王维善画山水人物,笔踪雅壮,体涉古今。尝于清凉寺壁画辋川图,岩岫盘郁,云

  • 选舞征歌

    同“选妓征歌”。清张问陶《读桃花扇传奇偶题》诗之二:“布衣天子哭荒陵,选舞征歌好中兴。”见“选色征歌”。清·张问陶《读〈桃花扇传奇〉偶题》:“布衣天子哭荒陵,~好中兴。”【词语选舞征歌】  成语:选舞

  • 壁立相如

    源见“家徒四壁”。借指家境贫寒之人。清 汤贻芬《蝶恋花.雨发石头城外同峻钦作》词:“终负联床风雨话,壁立相如,惯把都亭借。”

  • 扪虱高风

    源见“扪虱而谈”。指不畏权势的豪士风度。宋严仁《蝶恋花.快阁》词:“千古文章黄太史,扪虱高风,长照冰壶里。”

  • 博望寻河

    《汉书.张骞传》:“张骞,汉中人也。建元中为郎。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,知水草处,军得以不乏,乃封骞为博望侯。”《荆楚岁时记》:“武帝时,张骞使大夏寻河源,乘槎经月,而至一处,见城郭如州府,室内有一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