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中原逐鹿”。谓国亡,失去政权。明沈采《千金记.励兵》:“谁想亡秦失鹿,天下兴兵……俺今日统领八千子弟,远渡江东,杀退秦邦,复立楚国,是吾之愿也。”
源见“管宁栖辽海”。指离家漂泊。有隐处之意。幼安,管宁字。清赵执信《泛海言怀》诗:“幼安漂泊久,谢傅襟情在。”
《后汉书.刘盆子传》:“帝(刘秀)曰:‘卿所谓铁中铮铮,傭(注:同“庸”)中佼佼者也。’”李贤注:“铁中铮铮,言微有刚利也。言佼佼者,凡庸之人稍为胜也。”汉光武帝称赞刘盆子“铁中铮铮”。铁中比较刚利的
见〔无恃其不攻,恃吾有所不可攻〕。
同“莱衣彩戏”。清袁枚《八月二日庄滋圃新参闻相公玉体有吝载酒延候拉枚同往》诗:“新参风义高前古,门生也作莱衣舞。”
源见“雉雊”。指变异的凶兆。汉刘向《说苑.辨物》:“昔者高宗 成王感于雊雉、暴风之变,修身自改,而享丰昌之福也。”汉扬雄《兖州箴》:“丁感雊雉,祖己伊忠。”【词语雊雉】 汉语大词典:雊雉
源见“箕山之节”。谓隐居不仕的心愿。三国 魏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伟长独怀文抱质,恬淡寡欲,有箕山之志,可谓彬彬君子者矣。”见“箕山之节”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王粲传》:“而伟长独怀文抱质,怡淡寡欲,有~,
《春秋》笔法之一。意即美与丑、善与恶可用同样辞语记载,而不加分别。语出《公羊传.隐公七年》:“《春秋》贵贱不嫌同号,美恶不嫌同辞。”何休注:“若继体君亦称即位,继弑君亦称即位,皆有起文,美恶不嫌同辞。
同“天花乱坠”。俞锷《红娘子.赠李康弼》词:“徙倚莲花亸,笑语天花堕。”
唐代段成式《酉阳杂俎.广动植》载:狼、狈是二种兽名。狈前脚绝短,每行走必驾于狼腿上,失狼就不能行。故以“狼狈”比喻处境十分尴尬,或以“狼狈为奸”比喻互相勾结做坏事。据唐·段成式 《酉阳杂俎 ( z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