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雍门刎首

雍门刎首

刘向说苑.立节》载:军进齐境,雍门子狄闻之,刎颈而死。军得知,曰:“齐王有臣钧如雍门子狄,拟使社稷不血食。”遂引军而退。齐王葬雍门以上卿礼。后以“雍门刎首”为忠君的典实。三国 魏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车右伏剑于鸣毂,雍门刎首于齐境。”


主谓 相传战国时越军至齐境,烈士雍门子狄闻之,刎颈而死。越军知之,曰:“齐王有臣钧如雍门子狄,拟使越社稷不血食。”遂引军而退。齐王以上卿之礼葬雍门。事见汉·刘向《说苑·立节》。后用为忠君的典实。三国魏·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车右伏剑于鸣毂,~于齐境。”△褒义。用于说明忠君爱国。 →断头将军 ↔卖国求荣 卖主求荣


【典源】 《说苑·立节》:“越甲至齐,雍门子狄请死之。齐王曰:‘鼓铎之声未闻,矢石未交,长兵未接,子何务死之,为人臣之礼邪?’雍门子狄对曰:“臣闻之,昔者王田于囿,左毂鸣,车右请死之,而王曰:“子何为死?”车右对曰:“为其鸣吾君也。”王曰:“左毂鸣者,工师之罪也。子何事之有焉?”车右曰:“臣不见工师之乘,而见其鸣吾君也。”遂刎颈而死,知有之乎?’齐王曰:‘有之。’雍门子狄曰:‘今越甲至,其鸣吾君也,岂左毂之下哉?车右可以死左毂,而臣独不可以死越甲也?’遂刎颈而死。是日,越人引甲而退七十里。”

【今译】 越国军队攻至齐境,齐臣雍门子狄请求自尽。齐王说:“战鼓之声未闻,两军还未交战,你为什么请死呢,这是人臣的礼节吗?”雍门子狄说:“我听说,以前大王去打猎,车左轮响起来了,车右请死,大王问他:‘你为什么要死?’车右答:‘因为轮子冲您响了。’大王说:‘左轮子响,是工匠的过失。有你什么责任呢?’车右答:‘现在坐车的不是工匠,而是您坐车时轮子响了。’于是自刎而死。有这回事吧?”齐王说:“有的。”雍门子狄说:“现在越军进犯,他们的冒犯大王,岂在左轮响之下?车右可以因为左轮响而死,我为什么不可以因越军进犯而死?”终于刎颈而死。当天,越国军队后退七十里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臣子誓死报国; 或指死于国事。

【典形】 车右死鸣君、鸣毂、雍门刎首、越甲鸣吾君。

【示例】

〔车右死鸣君〕 清·王士禛《陈真亭金宪殉节诗》:“真见司农生击贼,还同车右死鸣君。”

〔鸣毂〕唐·王维《为崔常侍祭姜将军文》:“四方有事,誓死鸣毂。前有血刃,后有飞镞。”

〔雍门刎首〕 三国·曹植《求自试表》:“故车右伏剑于鸣毂,雍门刎首于齐境。”

〔越甲鸣吾君〕 唐·王维《老将行》:“愿得燕弓射大将,耻令越甲鸣吾君。”


【词语雍门刎首】  成语:雍门刎首汉语词典:雍门刎首

猜你喜欢

  • 口讲指画

    形容讲话时助以手势。唐代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衡、湘以南为进士者,皆以子厚为师,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,为文词者,悉有法度可观。”并列 边讲边指点。形容讲解生动、具体。唐·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其经承

  • 鼎游

    源见“鱼游沸鼎”。谓鱼游于鼎釜,喻处境危险,没有生路。明陈汝元《金莲记.生离》:“鱼嗟鼎游,蛟悲涸投。帆归锦水何时又?”【词语鼎游】   汉语大词典:鼎游

  • 盆覆难收水

    同“覆水难收”。唐刘禹锡《怀妓》诗:“金盆已覆难收水,玉轸长抛不续弦。”

  • 梦刀

    《晋书.王濬传》:“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。须臾又益一刀,濬惊觉,意甚恶之。主簿李毅再拜贺曰:‘三刀为州字,又益一刀,明府其临益州乎?’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,果迁濬为益州刺史。”王濬夜梦三刀,又益

  • 泣杖

    同“伯瑜泣杖”。五代梁嵩《代母作倚门望子赋》:“忆昔伯俞之志,宁无泣杖之心。”【词语泣杖】   汉语大词典:泣杖

  • 子陵心

    源见“羊裘钓”。指隐居避世之心。唐许浑《晚泊七里滩》诗:“荣华暂时事,谁识子陵心?”

  • 鹏抟九霄

    同“鹏抟万里”。清戴名世《〈天籁集〉序》:“至于仁甫诗馀之隽妙,则当元时已有称为鹏抟九霄。”【词语鹏抟九霄】  成语:鹏抟九霄

  • 一锅面

    糊涂的意思。宋代真德秀为人所讥刺的故事。宋代周密《癸辛杂识》前集《真西山入朝诗》载:南宋时,“楮轻物贵,民生颇艰。”真德秀负一时重望,民间为之语曰:“若欲百物贱,直待真直院。”及真任参知政事,首以尊崇

  • 建安骨

    南朝梁.刘勰《文心雕龙.时序》中谓汉末建安年间,曹操父子和王粲、孔融等七子的诗文具有“志深而笔长,梗概而多气”的风骨。因称这种文风为“建安骨”。建安骨原是赞扬三曹和七子诗文的风格的,后用来作为赞扬诗文

  • 喘月

    源见“吴牛喘月”。用喻遇到类似的事物因疑心而胆怯、害怕。宋黄庭坚《次韵徐文将至国门见寄》之一:“便欲扫床悬麈尾,正愁喘月似灯光。”亦用咏牛。唐李峤《牛》诗:“在吴频喘月,奔梦屡惊风。”【词语喘月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