源见“江夏黄童”。谓不平凡的赞誉。唐李商隐《今月二日不自量度辄以诗一首四十韵干渎尊严伏蒙仁恩俯赐披览》诗:“家擅无双誉,朝居第一功。”
北魏杨衒之《洛阳伽蓝记.法云寺》:“河间王 琛最为豪首,常与高阳争衡,造文柏堂,形如徽音殿。置玉井金罐,以金五色绩为绳。妓女三百人,尽皆国色。”后因以“柏堂”为妓院的代称。清吴伟业《侠少》诗:“柳市博
《楚辞.九歌.国殇》:“身既死兮神以灵,魂魄毅兮为鬼雄!”后以“毅魄”指英灵。清黄景仁《东阿项羽墓》诗:“昔奠絮酒乌江头,知君毅魄羞江流。”也指鬼雄。郭沫若《由葛录亚想到夏完淳》:“束发从军,死为毅魄
《楚辞.卜居》:“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,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乎,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?”千里驹,少壮的良马。后用以喻极有才能的少年人才。《汉书.楚元王传》:“德(刘德)字路叔,修黄 老术,有智略。少时数言事
南朝 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任诞》:“〔和峤〕曰:‘元裒如北厦门,拉?自欲坏,非一木所能支。’”隋王通《文中子.事君》:“大厦将颠,非一木所支也。”后以“一木难支”谓崩溃的形势非一人所能挽救。清叶廷琯《
薰:香草。莸:臭草。 一株香草和一株臭草杂放在一起,过了十年还有臭气。 比喻善的易被恶的掩盖,一时难以改变。语出《左传.僖公四年》:“一薰一莸,十年尚犹有臭。”杜预注:“十年有臭,言善易消,恶难除
同“猪肝多累”。唐独孤及《酬常郿县见赠》:“谓乘凫舄朝天子,却愧猪肝累主人。”
济济:众多的样子。文王:周文王姬昌。宁:安宁。 众多的优秀人材,文王借以安宁。 赞美周王能使用人材,达到长治久安。语出《诗.大雅.文王》:“济济多士,文王以宁。”唐.崔融《吏部兵部选人议》:“夫唐
同“螳斧”。宋梅尧臣《秋日咏蝉》诗:“虚腹曾何竟,常忧螗斧侵。”
菽(shū),豆类的总称。不辨菽麦,比喻愚昧无知,缺乏起码的常识。公元前573年,晋国大臣栾书、中行偃以晋厉公暴虐无道,发动政变,杀死晋厉公。为了拥立新君,他们派荀莹、士鲂到洛阳将晋襄公少子桓叔的孙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