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“摩挲铜狄”。清袁枚《秋夜杂诗》之十一:“子训摩铜狄,宫人说上皇。”
源见“左支右绌”。谓处境窘促,顾此失彼,穷于应付。清魏源《陕西按察使赠布政使严公神道碑铭》:“始,大吏咸度外待君……及董公去,而君始龃龉支诎,惟恳恳敕吏事自备,于是十余年不迁。”【词语支诎】 汉语
《汉书.叙传上》:“(班)嗣报曰:‘若夫严子者,绝圣弃智,修生保真,清虚澹泊,归之自然,独师友造化,而不为世俗所役者也。渔钓于一壑,则万物不奸其志;栖迟于一丘,则天下不易其乐。”丘,指山丘,因古代隐者
源见“管鲍交”。指朋友间彼此深刻了解,相互信任。明姚夔《送卧雪处士南归》诗之一:“葭莩不弃朱 陈好,松柏能坚管 鲍知。”
源见“刘阮天台”。谓再续前缘或故里重游。明杨珽《龙膏记.邂逅》:“听言词有意相怜,怕重来天台路远。”
参见:后稷分地
同“红叶题诗”。宋蔡伸《念奴娇》词之一:“弄水题红传密意,宝墨银钩曾寄。”
源见“绨袍惠”。喻指友人馈赠寒衣。清 徐文烜《浙东别友人》诗:“感君多意气,不必赠绨袍。”
源见“衽席㈠”。指帝王与后妃间生活上的避嫌。《旧唐书.后妃传序》:“大帝、孝和,仁而不武,但恣池台之赏,宁顾衽席之嫌,武室、韦宗,几危运祚。”【词语衽席之嫌】 成语:衽席之嫌汉语大词典:衽席之嫌
除掉眼中钉,喻除去有害之物。《新五代史.赵在礼传》:“在礼在宋州,人尤苦之;已而罢去,宋人喜而相谓曰:‘眼中拔钉,岂不乐哉!,”述宾 拔掉眼中钉。比喻除掉有害的东西。语本《五代史·赵在礼传》:“在礼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