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鹿啣花

鹿啣花

宋.刘斧《青琐高议.鹿啣牡丹》:“宫中牡丹品最上者御衣黄,次曰甘草黄,次曰建安黄。次皆红紫,各有佳名,终不出三花之上。他日宫中贡一尺黄,乃山民王文仲所接也。花面一尺,高数寸,只开一朵,绛帏笼护之。帝未及赏,会为鹿啣去。帝以为不祥,有佞人奏云:‘释氏有鹿啣花,以献金仙。’帝私曰:‘野鹿游宫,非佳兆也。’殊不知应禄山之乱也。”

唐明皇时,有人贡名贵牡丹一尺黄品种,帝未及观赏,即被野鹿啣去。后人因安禄山与杨贵妃暧昧私情,恰合野鹿啣花,故说此兆应在安史之乱上。后因用为奇事巧合应谶之典。

幼学琼林》卷四“鸟兽”:“长乐宫中有鹿,啣残妃子榻前花;午桥庄外多羊,点缀小儿坡上草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海鸟悲钟鼓

    战国.庄周《庄子.至乐》:“昔者海鸟止于鲁郊,鲁侯御(侍奉)而觞(劝饮)之于庙,奏九韶(古乐曲名)以为乐,具太牢(并用牛、羊、猪三牲)以为膳。鸟乃眩视而悲,不敢食一脔,不敢饮一杯,三日而死。此以己养养

  • 不知甘苦

    《墨子.非攻上》:“少尝苦曰苦,多尝苦曰甘,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辩矣。”后多指没有亲身体验,不知事情经过的艰难为“不知甘苦”。述宾 不知道甜的和苦的。形容不知道事情内中的艰辛。《墨子·非攻上》:“少

  • 镆邪

    同“莫邪”。镆,通“莫”。《汉书.扬雄传上》:“蒙盾负羽,杖镆邪而罗者以万计。”【词语镆邪】   汉语大词典:镆邪

  • 云表露

    《三国志.魏书.卫顗传》:“昔汉武信求神仙之道,谓当得云表之露以餐玉屑,故立仙掌以承高露。”汉武帝迷信神仙方术,于神明台上作承露盘,立铜仙舒掌以接甘露,以为和玉屑饮甘露可以延年益寿。见《汉书.郊祀志上

  • 习家池

    《世说新语.任诞》:“山季伦为荆州,时出酣畅,……高阳池在襄阳”南朝梁.刘孝标注引《襄阳记》曰:“汉侍中习郁于岘山南,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,池边有高堤,种竹及长楸,芙蓉菱芡浮水,是游宴名处也。山简每临此

  • 处士牙

    宋.朱弁《风月堂诗话》:“本朝陈恬叔易隐阳翟涧上,号涧上丈人。大观间,宋乔年讽监司荐于朝,起为馆阁,书疏中犹不去丈人之号,晁以道作诗讥之。其后以道谒叔易于京师,有婢应门,严妆丽服,熟视之,乃故时涧上赤

  • 五袴手

    源见“歌五袴”。谓实施善政的身手。宋苏轼《送黄师是赴两浙宪》诗:“愿君五袴手,招此半菽魂。”【词语五袴手】   汉语大词典:五袴手

  • 忆鹤华亭

    源见“华亭鹤唳”。喻指临危思乡。宋 陈韡《哨遍.陈抑斋乞致仕》词:“金缕歌声,渐变成悲。待思犬东门,忆鹤华亭,悔之晚矣。”述补 据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尤悔》与《晋书·陆机传》载,晋陆机,华亭(在

  • 中道而废

    《论语.雍也》:“冉求曰:‘非不说子之道,力不足也。’子曰:‘力不足者,中道而废。今女画。’”(女:汝。画:停止)中道:中途。废:废弃、停止。指走到半路就停止了。比喻办事情中途停止。后因以“中道而废”

  • 被发左衽

    《论语.宪问》:“子曰:‘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赐,微管仲,吾其被发左衽矣。’”管仲:春秋时人,曾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。微:无。被(pī)发:披散头发。衽:衣襟。我国古代一些少数民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