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万安山

万安山

①在今山西沁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沁州》:万安山“在州南四十里。其地有文中子洞”。相传为隋王通读书处。

②即今江苏苏州市西北阳山。《清一统志·苏州府一》:阳山“在长洲县西北。一名秦余杭山。一名万安山”。

③在今安徽休宁县东十里万安镇。《舆地纪胜》卷20徽州:废海阳县,“《寰宇记》:在休宁县东十三里万安山上。旧名休阳,吴孙休改海阳,晋改海宁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休宁县:万安山“在县东十里。隋大业末,汪华移郡治于此。本名万岁山,宋宣和中,改名万安,避禁苑中山名也。今名古城岩”。

④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。唐置兴泰宫及兴泰县于此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寿安县:“西南四十里万安山,有兴泰宫,长安四年置,并析置兴泰县,神龙元年省。”

⑤在今河南商城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0商城县:万安山在“县西南六十里。上有古砦”。

⑥即大石山。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南四十里,南接登封市界。


(1)古山名。(1)即大石山、石林。(2)即“秦余杭山”。(3)即“二神山”。 (2)又称古城岩。在安徽省休宁县北部、新安江上游横江北岸。北宋宣和三年(1121年)改名万安山。山西面有万安镇。相传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在此避兵,故又称万岁山、万寿山。现该山已毁于开山采石,但古迹古城塔犹存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周家桥

    在今江苏洪泽县南二十里高桥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2淮安府: 周家桥 “在府西南九十余里。北去高堰五十里。又南为翟家坝。淮水东溢,往往从此奔冲,为高、宝一带之患,堤防至切”。

  • 大度川

    即大肚川。在今吉林辉南县东南抚民镇。

  • 冠峰

    在今广东连州市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1连州: 冠峰 “高耸冠于群山。或曰以山形如冠也”。

  • 紫荆关

    古名子庄关、金坡关。在今河北易县西八十里紫荆岭上,太行七径蒲阴。金、元以来称紫荆关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 “重险紫荆” 条引 《州志》:“以山多紫荆树,因改今名。” 山谷崎岖,扼京师西之险,为防戍最切

  • 恒农郡

    ①东汉灵帝刘宏避讳改弘农郡置,治所在恒农县 (今河南灵宝市北故函谷关城)。西晋复为弘农郡。十六国前秦移治陕城 (今河南三门峡市西陕县老城)。北魏拓跋弘天安元年 (466) 避讳又改为恒农郡。太和十一年

  • 山桑侯国

    东汉建武二年(26)改山桑县置,属汝南郡。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北三十六里坛城集。三国魏复为山桑县。东汉改山桑县置,治今安徽省蒙城县北坛城镇。属汝南郡。三国魏复为县。

  • 乐共坝

   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共乐镇。一说在今五里乡营盘村。《宋史·林广传》:元丰间,讨泸蛮乞弟“师行有二途,从纳溪抵江门近而险,从宁远抵乐共坝远而平”。

  • 大礼

    南诏自蒙世隆立,亦称大礼,改阳苴咩城为中都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大中十三年(859),“酋龙乃自称皇帝,国号大礼”。方国瑜《中国西南历史地理考释》:大礼,“盖因其地有大厘城得名”。世隆亦因居大厘城,而号称

  • 两下岭

    在今河北井陉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4井陉县:“两下岭在县(今城关镇)西三十里,山脊隆起,东西陡削如墙壁。”

  • 田单墓

    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东北皇城乡安平故城内。田单,战国时齐将,临淄人。初为市吏。燕将乐毅伐齐时, 田单退守即墨(在今山东平度东南),先用反间计,使燕惠王改用骑劫为将。田单用火牛阵击败燕军,一举收复失地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