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堆戍
即今山西静乐县城。西晋末置三堆县治此。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天保四年(553)帝讨山胡,“因巡三堆戍,大狩而归”。《元志和》卷14静乐县:“城内有堆阜三,俗名三堆城。”
即今山西静乐县城。西晋末置三堆县治此。《北齐书·文宣帝纪》:天保四年(553)帝讨山胡,“因巡三堆戍,大狩而归”。《元志和》卷14静乐县:“城内有堆阜三,俗名三堆城。”
明置,即今浙江鄞县东南管江镇。
在今浙江杭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杭州府:古荡河泊所“在府西北九里,属钱塘, 洪武初置”。区片名。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北部。古时多水洼河荡,遂名。明洪武中在此设关。现为杭州教育、科研基地和住宅区。
古之白道。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坝口子村。光绪《绥远旗志》卷2:“白道岭在城北三十里。俗名吴公坝。”
即今山西浑源县东南七十里王庄堡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4浑源州:王家庄堡“本王家庄马驿,嘉靖十九年筑堡,周二里有奇。又东南与灵丘县接界,山路崎岖,亦控扼之所也”。清初置王家庄巡司于此。
即今河南罗山县东北三十二里河口寨。清尹耕云 《豫军纪略》 卷3: 咸丰五年 (1855) 五月,清军抵孙铁铺,知林其贤等 “已由竹竿铺北走,至河口寨”。
宋建,在今陕西延安市南。《清一统志·延安府》:迎薰亭“在肤施县(今延安市)南柳湖,其旁有禊台、翠漪亭,皆宋韩琦建,司马光俱有诗”。
清光绪三年 (1877) 析岫岩厅东部地区置,属奉天凤凰厅。治所即今辽宁宽甸满族自治县(宽甸镇)。以宽甸堡为名。民国初属奉天东边道。1929年属辽宁省。1945年改属安东省。1949年属辽东省。195
①又名夷邑。春秋陈地。即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七十里城父集。后入楚,曾为许国都。《左传》: 昭公九年 (前533) 二月,“楚公子弃疾迁许于夷,实城父”。即此。汉置城父县。②春秋楚邑。在今河南宝丰县东。《左
即今河北三河市南二十里皇庄镇。清同治《畿辅通志》 卷46三河县图: 南有皇庄镇。在河北省三河市东南部。面积65.4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皇庄,人口3480。包括后曹庄、西小街、黄庄、德圣
1913年改宁安府置,属吉林省延吉道。治所即今黑龙江省宁安市。1928年直属吉林省。1945年划归松江省。1954年划归黑龙江省。市西南渤海镇为渤海国都上京龙泉府故址。旧县名。1913年废宁安府置,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