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三门县

三门县

①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)置,属澄城郡。治所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三十里三门村。北周废。

②1940年置,属浙江省。治所在今浙江三门县东南四十二里六敖镇。以三门湾得名。同年冬徙今三门县治。


(1)古县名。北魏太平真君七年(446年)置,治今陕西省澄城县西北三门村。属澄城郡。北周建德初废。(2)今县名。在浙江省东部沿海。属台州市。面积 1510 平方千米,其中海域面积434.6 平方千米。人口40.2万。辖10镇、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海游镇。以濒三门湾得名。1940年划南田县和宁海县东南部、临海县东北隅合置三门县,治健康塘(今六敖)。1949年移治海游镇,属台州专区。1954年属宁波专区,1957年复属台州专区。1958年撤三门县并入象山、临海二县。1962年复置,属台州专区。1970年属台州地区,1994年属台州市。地处浙东盆地低山区和沿海丘陵平原交接地带。天台山自西南入境,在中部盘结耸峙,沿海为平原。海域辽阔,岛屿棋布。海游、健跳、浦坝等港湾深嵌。有珠游溪、亭旁溪、白溪等河,皆山溪型。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产稻、柑橘、茶叶、毛竹等。海洋渔业发达,产螠蛏、青蟹素负盛名。工业有机电、食品、橡胶、轻纺、化工、建材、酿造、皮革、工艺美术等,有浙江省最大的盐场。甬台温高速公路贯境,上三高速公路终点。有海游、健跳、方山、浦西等港口,海运便利。有仙岩洞、龙潭坑双折瀑、精秘庵、多宝讲寺及千洞岛(蛇蟠岛)等名胜古迹和1928年亭旁起义纪念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皇泽寺摩崖造像

    在今四川广元市区西二里皇泽寺后岩壁上。始建于南北朝,隋唐时最盛。现存石窟和摩崖二十四处,造像千余尊。主要石窟有中心柱窟、大佛楼、五佛亭、则天殿等,石壁上大大小小的造像琳琅满目。1961年定为全国重点文

  • 惠回堡

    清雍正五年 (1727) 于回回墓筑,在今甘肃玉门市东。《清一统志·安西州》: 惠回堡 “在玉门县城东九十里。……设千总驻防”。

  • 七里镇

    ①即今安徽石台县治。清道光《安徽通志》卷27石埭县:七里街在“县西一百五十里。为石埭故县”。②在今河南息县南七里冈。《金史·仆散安贞传》:兴定五年(1221),伐宋,“安贞出息州,军于七里镇”。即此。

  • 董郭尔城

    即今西藏堆龙德庆县东南东嘎。《清 一统志·西藏》 卫地诸城: 董郭尔城 “在喇萨西二十五里”。藏语意为白山咀、白山坡。1960年并入堆龙德庆县。董郭尔又作东噶尔、洞噶尔。清康熙间置,在今西藏自治区拉萨

  • 偏路

    即自今陕西蓝田县东南行,过秦岭,沿丹水,至今河南西峡县之道路。沿途设驿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商州 “贞元七年,刺史李西华自蓝田至内乡开新道七百余里,回山取途,人不病涉,谓之偏路,行旅便之”。《舆程

  • 下港

    古国名。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西部万丹(在西冷西北约10英里)一带。公元1568年后国势渐盛,领土扩展至西爪哇全境。中国、印度、波斯、土耳其、葡萄牙和荷兰等国商舶都来此进行贸易。明张燮《东西洋考》卷3:

  • 系舟山

    在今山西阳曲县东北。为滹沱河、汾河分水岭。《寰宇记》卷42忻州秀容县:“系舟山,尧遭洪水系舟于此,在县南四十里。”即此。又称小五台、丛蒙山。在山西省太原市东北。绵亘于定襄、忻州、阳曲三县市交界处。相传

  • 南关镇

    ①北宋置,在今山西武乡县西北八十五里南关村。其北十里祁县境内有北关,合称南北关。《宋史·姚古传》: “古进兵复隆德府、威胜军,扼南北关,与金人战。” 即此。②在今河北永清县南关。清乾隆 《永清县志》

  • 浪井

    在今江西九江市内。《寰宇记》 卷111德化县: 浪井,“ 《州图经》 云,汉高祖六年,颍阴侯灌婴所开,年深堙塞。孙权经此自标井地,命使凿之,正得此井,有石函。其铭曰: 汉高祖六年,颍阴侯开。又云不满三

  • 江淮胜概楼

    在今江苏邗江县南瓜洲镇。明正统中周忱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