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宜川
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十年(722),“上幸寿安兴泰宫,猎于上宜川”,即此。
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。唐开元十年(722年),玄宗猎于上宜川,即此。
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南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开元十年(722),“上幸寿安兴泰宫,猎于上宜川”,即此。
在今河南省宜阳县西南。唐开元十年(722年),玄宗猎于上宜川,即此。
今四川都江堰市西南味江河。《寰宇记》 卷73永康军青城县: 味江水 “源出青城县西长乐山下,江中有大石高数丈,号大坎; 又有小石在下,亦高数丈为小坎。水激其上,声汹涌闻于数里,其水东流。古老传云: 味
在今河北赤城县东南。清光绪《畿辅通志》卷65:大石墙山“在独石口东南一百九十里。山产石炭”。
即今福建福清市东南牛头尾。明洪武十二年(1379)置巡司于此。清为牛头门镇。
①隋开皇十一年 (591) 置,属缘州。治所在今广西邕宁县东郁江北岸伶俐镇。大业三年(607) 废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属南晋州。贞观八年 (634) 属邕州。北宋天圣五年 (1027) 移
即今湖南祁阳县东北二十五里大桥湾乡,清光绪《湖南通志》卷1祁阳县图:县东北有大桥市。
即洭水。今广东连州市东南连江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元鼎五年(前112)秋,“卫尉路博德为伏波将军, 出桂阳,下汇水”。《集解》徐广曰:“一作‘湟’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桂阳郡桂阳县:“汇水南至四会入郁
北魏神䴥元年 (428) 改南太平郡置,属同州。治所在今山西新绛县。辖境相当今山西新绛、曲沃等地。太和十八年 (494) 改为正平县。
①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6麻城县 “长岭关” 条下: “铁壁关在县西四十里。亦设险处。嘉靖中议置戍兵以遏群盗。今为鹅笼山巡司。”②在今云南陇川县西部境外,洗帕河内的瓦兰岭下。明万历二
即今陕西宝鸡市南羌城堡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5宝鸡县: 羌水城 “在县南七里。城南有姜水,相传神农氏妃有乔氏所居”。
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方城县(今河南方城县)。贞观八年(634)改名鲁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