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马渡
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。《明史·秦良玉传》:崇祯末,“张献忠速破官军于观音岩、三黄岭,遂从上马渡过军”。
在今四川巫山县东北。《明史·秦良玉传》:崇祯末,“张献忠速破官军于观音岩、三黄岭,遂从上马渡过军”。
在今湖南岳阳市东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“偃虬堤”条下:“又白荆堤,在府东南十里。与㴩湖相近。”
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于磨弥部地置,属曲靖路。治所在今云南宣威市东南六里河东营。民国 《宣威县志稿》: “命曰沾益,意盖从宽处理,使得均沾利益也。” 明属曲靖府。洪武十六年 (1383) 迁治即
在今四川开县。产井盐。民国设场知事,专理盐务。
即今河北武安市南十八里伯延镇。明嘉清《武安县志》 卷2: 南乡有伯延里。
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2铜仁府平头著可司“森崖山”条下:石榴坡“在司西南。道出乌罗司,最险仄。有毒雾,行者畏之”。
南朝梁改南白水郡置,为北益州(后改沙州)治。治所在白水县(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)。北周辖境相当今四川青川县东北及广元市西北地。隋开皇三年(583)废。南朝梁以白水郡设置,治白水县(今四川青川县东北
在今河北玉田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玉田县:阳樊驿“旧在县西二十里。嘉靖二年迁于县之西关”。
北宋皇祐四年(1052)置,属秦州。即今甘肃陇西县。熙宁五年(1072)于此置通远军。《宋史·王韶传》:“帝志复河、陇,筑古渭为通远军,以韶知军事。”元祐五年(1090)升为陇西县。
又名雒水、浽江水。在今四川成都平原东北,为沱江上游支流。嘉庆《什邡县志》卷6:雒水,“刘焉治绵竹时凿石垒亭, 以镇洛水,故以名江”。《晋书·李特载记》:永宁元年(301),“长史曹运、犍为太守李苾,督
即今云南华坪县。元、明为土官高氏衙署驻地,故名。清道光元年(1821)置旧衙坪经历署,属永北直隶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