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两河口镇

两河口镇
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0兴文县:两河口镇“在县东北。有巡司。万历初增置”。清裁。


(1)在湖北省秭归县西部。面积296平方千米。人口3.3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太坪庵,人口970。1949年为秭归县第四区。1958年为两河公社,1981年因在地区内重名,更名为两河口公社,1984年改区,1986年置镇。地处山区,太平河流经。主产玉米、稻,并产小麦、豆类、茶叶、油桐、木梓等。有陶瓷、农机等厂。沙磨公路经此。(2)在四川省喜德县中部。面积137平方千米。人口1.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两河口,人口700。米市、巴久二河汇流于此,故名。1953年设倮各乡,1962年为两河口公社,1984年为两河口乡。1992年两河口、沙马拉达、波振三乡合并置两河口镇。有农机站、采石场、水电站。为县蜡虫生产基地。手工制作彝族佩刀有名。为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成昆铁路过境并设站,沙木拉达隧道为成昆铁路上最长的隧道。光米公路经此。(3)在陕西省西乡县东南部。面积110平方千米。人口1.7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两河口,人口490。地处两条小河交汇处,故名。1996年新瓦、柏树垭、黎家庙三乡合并设两河口镇。主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油菜籽,盛产茶叶、红花、生漆、核桃、油桐、木耳。有制茶、酿酒、粮油加工等厂。所产“西镇牛”闻名。有公路接316国道。(4)在陕西省略阳县东部。面积188平方千米。人口 6450。镇人民政府驻庙湾,人口590。清道光年间以处栈坝河与仙台坝河交汇处得名。1949年设两河口乡,1961年改公社,1984年复设乡。1996年与张家坝乡合并设两河口镇。主产稻、玉米、小麦、油菜籽,盛产核桃、木耳、猕猴桃、蚕茧、木材、药材。有大理石矿。为县东部农副产品集散地。有公路通县城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韩江抗日根据地

    1937年后由韩江纵队建立的抗日游击区。范围包括广东潮安、澄海、饶平、潮阳、普宁、揭阳、丰顺等县和惠来县南山山区。以大南山、大北山、凤凰山等为中心。先后组建过青年救亡同志会 (后改称青年抗敌同志会)、

  • 七里山

    在今湖南岳阳市北七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:七里山,“宋岳飞讨杨么,屯兵于此”。

  • 乐蟠县

    隋义宁元年(617)置,属弘化郡。治所即今甘肃合水县(西华池镇)。《元和志》卷3乐蟠县:“取乐蟠城为名。”唐属庆州。北宋熙宁四年(1071)废为金柜镇。古县名。隋义宁元年(617年)置,治今甘肃省合水

  • 率都沙那

    即东曹国。都城在今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北乌拉秋别。《新唐书·西域传》: “东曹或曰率都沙那。”西域古国名。又作窣堵利瑟那、苏对沙那、苏都识匿、东曹。在今乌兹别克斯坦乌拉秋别。隋时为西突厥属地。

  • 长宁寨

    即今山西榆次市东南二十五里长凝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40榆次县:长宁寨“后魏将李长宁所居,亦曰长宁壁”。

  • 巾台

    在今湖南衡山县西三里。《清一统志·衡州府一》:巾台“台径三丈。昔禹南巡,望九疑而祭舜于此”。

  • 别十八里

    即别失八里。在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。《元史·世祖纪》:至元二十三年(1286),“遣侍卫新附兵千人屯田别十八里,置元帅府即其地总之”。即此。

  • 綦村镇

    北宋置,属沙河县。即今河北沙河市西北四十余里綦村镇。盛产铁,北宋于此置铁冶司。在河北省沙河市中北部。面积123.8平方千米。人口2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綦村,人口2670。古为冶铁处。綦,青黑色,因名。

  • 伏虞山

    在今四川仪陇县东南。《舆地纪胜》卷188蓬州:伏虞山,“《元和郡县志》:在伏虞县东南六十五里。甚险,夷僚被征讨,即入此山中也”。隋伏虞县以此名。

  • 北凉

    东晋十六国之一。东晋隆安元年(397)匈奴贵族沮渠蒙逊起兵背后凉,推段业为凉王,据张掖(今甘肃张掖市)。公元401年蒙逊杀业, 自称张掖公,史称北凉。后迁都姑臧(今甘肃武威市),并吞西凉。有今甘肃西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