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岳汉三阙
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。包括太室阙、少室阙和启母阙。太室阙在今登封市城东八里的中岳庙门前,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(118),是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;少室阙在今登封市城西十二里的少室山下,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(118—123)之间,是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;启母阙在今登封市嵩山南麓万岁峰下,建于东汉延光二年(123),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。
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。包括太室阙、少室阙和启母阙。太室阙在今登封市城东八里的中岳庙门前,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(118),是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;少室阙在今登封市城西十二里的少室山下,建于东汉元初五年至延光二年(118—123)之间,是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;启母阙在今登封市嵩山南麓万岁峰下,建于东汉延光二年(123),是启母庙前的神道阙。
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茫施路置,属云南布政司。治所在今云南潞西县治芒市镇。辖境约当今云南潞西县地。正统九年(1444)改芒市长官司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年)以芒施路改置,治今云南省潞西市(芒市)
在今广西柳城县西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卷9融州:“古带一铅场,一铁坑。”
在今湖北英山县北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14庐州府: 润州塘 “在英山县北,延袤数丈。相传谓润州水涨则塘水满而不流,消则浅而不竭”。
在今江西高安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106筠州高安县: 败伏山 “在县南一百一十里。相传陈武帝自下胜敌,转战至此山,又破败伏军,百姓恩之,因以为号”。
在今江苏高淳县东一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0江宁府高淳县: 学山 “学宫在其旁,因名”。
①即今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北二十五里土城子镇。清于此设巡检、千总驻守。②即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西城子乡。清属多伦诺尔厅,于此置汛。③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。汉为定襄郡成乐县治所。集镇名。
清置,属三姓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通河县东北西北河口注入松花江附近。因河得名。
即今安徽太湖县东南徐桥镇。清乾隆《太湖县志》 卷2: 徐家咀桥在 “县南四十里。乾隆五年地方绅士捐输重建,名曰高桥。往来便之”。镇以桥名。
明筑,属灵州守御千户所。在今宁夏灵武县东南四十里。明嘉靖《宁夏新志》卷3引巡抚、都御史冯清《沙井道中诗》:“马足凌兢一径斜,晓来天际烂云霞。石沟雨过苔生石,沙井风旋草压沙。”
即今山西河曲县东南五门楼村。《清一统志·保德州》:五门楼寨“在河曲县南三十五里。险隘可守”。即今山西省河曲县东南五门楼。《大清一统志》云其地险隘可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