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泽镇
古为临泽县治。北宋属高邮县,即今江苏高邮市东北六十八里临泽镇。
在江苏省高邮市东北部。面积118平方千米。人口6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泽,人口6000。因靠湖荡沼泽得名。南朝宋曾置临泽县,宋有临泽镇。1949年为临泽镇、临泽区。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1985年复置镇。2000年川青镇并入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。有水产养殖场。有橡胶、皮件、服装、运动鞋、铝箔纸、包装、建材、印刷等厂。特产水晶月饼。临界公路接淮江公路。有临兴、临川公路交通线。
古为临泽县治。北宋属高邮县,即今江苏高邮市东北六十八里临泽镇。
在江苏省高邮市东北部。面积118平方千米。人口6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泽,人口6000。因靠湖荡沼泽得名。南朝宋曾置临泽县,宋有临泽镇。1949年为临泽镇、临泽区。1958年改公社,1983年改乡,1985年复置镇。2000年川青镇并入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油菜籽。有水产养殖场。有橡胶、皮件、服装、运动鞋、铝箔纸、包装、建材、印刷等厂。特产水晶月饼。临界公路接淮江公路。有临兴、临川公路交通线。
在今广东南雄县东北油山镇(坪田坳)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2南雄府保昌县:平田凹隘“在府北。……向设兵哨守”。
在今四川南充市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顺庆府南充县:北津镇在“府北五里。郡城旧置于此。今有北津渡巡司”。
在今陕西彬县东八十里上陵村东,居泾河北岸山谷间。冢高约50米,长约1500米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载:公刘是后稷的曾孙,周文王的十代祖先。“公刘虽在戎狄之间,复修后稷之业,务耕种,行地宜, 自漆、沮度渭,
在今山东潍坊市寒亭镇东南十八里后吉家。隋大业初改潍水县为下密县治此。唐武德八年(625)废。以其在旧下密县城(今潍坊市)东,俗称东下密。
1913年改胶州置,属山东胶东道。治所即今山东胶州市。1925年为胶莱道治。1928年直属山东省。1987年改设胶州市。旧县名。1913年以胶州改置,治今山东省胶州市。后历有废置。1987年撤销,改设
元代西藏地名。《元史·百官志三·宣政院》载: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,其属附见有伯木古鲁万户。《汉藏史集》(藏文版)载乌思藏十三万户中,乌思地区(前藏)有伯木古鲁(帕主)万户,其治所在
唐南诏置,属拓东节度。治所即今云南玉溪市。宋大理属善阐府。元改新兴州。大理前期置,治今云南省玉溪市,属善阐府。蒙古宪宗时改置千户,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名新兴州。
五代唐同光元年(923)改魏州为兴唐府,建号东京,三年改东京为邺都。治所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北大街乡(旧府城)。按兴唐府本与两汉、六朝时的邺非一地,但两汉魏郡治邺,曹操称魏王,都邺。长期以来魏与邺已视为同
隋开皇十一年(591)改允州置,治所在新会县(今广东新会市北)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广州新会县:冈州“以地有金冈以名州”。辖境相当今广东新会市境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四年(621)复置,贞观十三年(639
春秋时小国。群舒之一。偃姓。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。《春秋》: 成公十七年 (前574),“楚人灭舒庸”。古国名。西周、春秋群舒之一。偃姓。在今安徽省舒城县西南。《春秋》成公十七年(前574年):“楚人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