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烝县
一作临蒸县。三国吴置,属衡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南衡阳市。东晋为湘东郡治。隋改为衡阳县。
古县名。又作临承县或临蒸县。东汉建安中分酃、烝阳两县置,治今湖南省衡阳市。属衡阳郡。以临烝水得名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为衡阳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临烝县,开元二十年(732年)又改为衡阳县。三国吴属衡阳郡,东晋、南朝为湘东郡治。建安十三年(208年),刘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零陵、桂阳、长沙三郡,“住临烝”(《三国 志· 蜀志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零陵先贤传》),即此。
一作临蒸县。三国吴置,属衡阳郡。治所即今湖南衡阳市。东晋为湘东郡治。隋改为衡阳县。
古县名。又作临承县或临蒸县。东汉建安中分酃、烝阳两县置,治今湖南省衡阳市。属衡阳郡。以临烝水得名。隋开皇九年(589年)改为衡阳县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复为临烝县,开元二十年(732年)又改为衡阳县。三国吴属衡阳郡,东晋、南朝为湘东郡治。建安十三年(208年),刘备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督零陵、桂阳、长沙三郡,“住临烝”(《三国 志· 蜀志·诸葛亮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零陵先贤传》),即此。
唐置。在今陕西商州市西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4商州 “安山驿” 条下: “又商於驿在州西五里。”唐置,在今陕西省商洛市西。后废。
亦作南陵水。即今海南省万宁县南太阳河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6万安军: 湳陵水 “在万宁县西南二里”。
在今四川犍为县西一里。《清一统志·嘉定府一》:大定山“壁立环抱,俨若列屏。一名翠屏山”。
①即霍山。今安徽霍山县南天柱山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26霍山县: 霍山 “本名天柱山,亦曰南岳山,又曰衡山”。②在今河南潢川县南三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光州一》: 南岳山 “淠水出焉”。(按: 淠水出垂山,在
即今江西吉水县西北同江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新喻县:同水在“县西八十里。自分宜县之同村合岭东流入县界,又南流一百八十里入吉安府安福县界,达于泸溪(赣江)”。
1915年置,属云南腾越道。治所在今云南瑞丽市西郊勐卯村。包括勐卯安抚司和陇川宣抚司两部分,各取一字得名。1916年改勐卯行政区。
①唐贞观十四年 (640) 置,治所在金满县(今新疆吉木萨尔县北二十五破城子)。《元和志》 卷40: 庭州 “因王庭以为名也”。长安二年 (702) 改置北庭都护府。②北宋大观元年 (1107) 置,
北宋咸平四年(1001)分西川路置,治所在利州(今四川广元市)。皇祐三年(1051)移治兴元府(今陕西汉中市)辖境相当今四川营山、南部以北,通江、平昌以西,平武、梓潼以东地区和陕西秦岭以南,子午河、星
一作绥成县。东晋义熙中 (405—418)置,属建安郡。治所在今福建建宁县西南三里。隋开皇中废。唐武德四年 (621) 复置,贞观三年 (629)又废。古县名。又作绥成县。东晋义熙中置,治今福建省建宁
即陇海铁路宝鸡 (今陕西宝鸡市) 至天水 (今甘肃天水市) 段。长154公里。1939年动工修建,1945年建成。今称陇海铁路宝天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