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九峰山

九峰山

①在今福建福州市北七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九峰山,“峰顶九出,峭拔若华,与芙蓉、寿山亦并称三山。有岭曰长箕岭,一名长岐岭,又名桃枝岭,路出古田、罗源二县”。

②即今福建南平市南九峰山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9延平府《山川》:九峰山“在南平县治南剑津里。九山苕荛相接,为郡境诸峰之冠”。

③在今福建惠安县南二十五里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6泉州府《山川》:九峰山“在惠安县南,九峰高耸争雄”,故名。

④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北四十五里。明《寰宇通志》卷48建宁府《山川》:九峰山“在建阳县西北嘉禾里,其山九峰联峙”,故名。宋蔡沈读书其下,朱熹卒后亦葬于此。

⑤在今浙江金华县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97兰溪县:九峰山“在县南六十里,下有唐中书侍郎徐安贞读书岩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3汤溪县:九峰山“在县(治今汤溪镇)南十里。峰峦秀拔,岩洞玲珑”。

⑥又名九仙山。即今山东曲阜市东北五十里九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2曲阜县:九峰山“峰峦相接,参差有九。与宁阳县接界”。

⑦在今湖南临湘市境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7岳州府巴陵县:九峰山“在府东北百里。山高耸,有九峰并峙”。

⑧在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西南。《清一统志·琼州府一》:九峰山“在昌化县东南六十里。山有九峰,盘旋百余里。《通志》:俗传有峨娘生九子,皆为酋长,分主九洞。其下峨娘溪出焉”。

⑨亦名九陇山。在今四川广元市西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8广元县“乌奴山”条内:九陇山“亦谓之九峰山”。

⑩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大宝镇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成都府》:九峰山“在彭县西北中隋山北,山极高大,北连茂州界”。山顶有雷音寺,传系明代晚期一名叫无暇的和尚所建。

(11)在今陕西凤县凤州镇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6凤县:九峰山“有九峰攒聚”。


(1)在浙江省金华市西、汤溪镇南。括苍诸峰,障前拥后,折而东若断若续。山高数百丈,有九峰。东北为马峰、小马峰,又北为马钟峰、饭甑峰,东北为寿桃峰、葛坞峰,又东北为达摩岭,其西北为箬帽峰、牛头峰,故名。达摩岭东的九峰岩,即九峰山之主峰。汉龙邱苌隐居于此,因名龙邱山。其山下有龙邱苌墓、徐安贞宅遗址、葛洪炼丹之灶。(2)在福建省南平市,与市区隔江相望。重叠如屏障,为市郊诸峰之冠。上有明代实心石塔。宋时建有延平书院,传为李侗、朱熹讲学之处。林木葱郁,现已辟为公园,占地630亩。拾级登临,可俯瞰南平山城胜景。(3)在广东省乐昌市市区北,与湖南省交界处。属南岭山地。山体呈东西走向,由花岗岩构成。因山有九峰得名。海拔1200米左右,主峰五指峰,海拔 1726 米。北江与湘江水系分水岭。为广东省重要林区。(4)在四川省彭州市东北隅。处龙门山南段。呈南北走向。有九座海拔4000米以上高峰,故名。山体由花岗岩构成。多经风化、侵蚀形成的球状石蛋,形状奇特。后山祖师殿一带有天然杜鹃林。原始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完好,有名贵树种和珍稀动物。山顶雷音寺,是观日出、云海和佛光的佳地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豪石县

    唐武德四年 (621) 置,属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北流市东南隆盛镇。贞观八年 (634) 属容州,十一年 (637) 后废。古县名。唐武德四年(621年)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东境。属铜州。十一年

  • 法果泉

    在今云南蒙自县南十五里。《清一统志·临安府》 引 《蒙自县志》: “地名生山岊。明正德间,土酋那伐乱,官兵讨平之,置新安千户所,疏此水。”

  • 宜湘镇

    北宋置,属清湘县。在今广西全州县东北七十里宜湘。古镇名。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东北。北宋属清湘县。

  • 贺家坪市

    即今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西北七十八里贺家坪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长阳县西北有贺家坪市。

  • 场口镇

    清置,属富阳县。即今浙江富阳县西南三十一里场口镇。在浙江省富阳市中南部、富春江东南岸。面积35平方千米。人口2.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场口,人口 3910。历为山货集散场所,又当壶源溪出口处,故名。民国时

  • 白木江

    亦作白术江。即今四川邛崃市西南之夹关河及南河(邛崃河)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临邛县“(李)冰又通笮道文井江,径临邛,与蒙溪分水白木江会至武阳天社山下,合江”。《元和志》卷31:临邛县:白术水“

  • 高市镇

    北宋置,属富顺监。在今四川富顺县北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7富顺监: “高市,监北七十里。”

  • 接龙场

    即今四川璧山县北保家镇。清同治 《璧山县志》卷1: 接龙场在“县北三十里”。

  • 大鳌岭

    一作大鳌山。别名游山。在今安徽黄山市黄山区南二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太平县“尚书山”条下:“又西南十里为大鳌岭,高二百丈,亘三十里。别名游山。”

  • 湄水

    在今湖南涟源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0湘乡县: 湄水 “源出安化县东境龙安山,奔流数里,有石岩当路,水入岩中,伏流六七里,分为三派流出,东入涟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