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岭关
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一百里,接江西景德镇市界。旧为由江西入祁门孔道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五岭关“在县南百里。《闻见录》: 自浮梁入祁门界,有五岭关。自此抵县城, 皆高山峻壁也”。
在今安徽祁门县西南一百里,接江西景德镇市界。旧为由江西入祁门孔道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8祁门县:五岭关“在县南百里。《闻见录》: 自浮梁入祁门界,有五岭关。自此抵县城, 皆高山峻壁也”。
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建武乡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0兴文县: 都都砦 “在县东南,亦蛮据险处。《志》 云: 砦为九丝左壁,险比凌霄,而广袤过之。万历初,官军攻克凌霄城,进攻都都砦,砦旁有蓝
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东北大山乡。清嘉庆间设土守备驻此。
南齐置,治所在舞阴县(在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五十八里古城寨)。建武五年(498)废。
在今安徽凤台县西北四十余里。《水经·淮水注》: “ (椒) 水上承淮水,东北流径蛇城南。” 即此。
元泰定四年 (1327) 置,属云南行省。治所在今缅甸南掸邦南部孟皎。明洪武十五年 (1382)改为府,后废。元置,治今泰国清迈东北。属蒙庆宣慰司。辖境相当今泰国清迈、帕尧等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
又名金华洞、白石岩。在今湖南道县东南四里,上关乡潇水东侧。唐刘禹锡作《含辉洞述》称:“河东薛景晦为道州刺史,以书来夸曰‘吾得异境于近郊……有石穹然如夏屋’,因名其地曰含辉洞”,盖取诗“山水含清辉”之义
唐宝应元年 (762) 为避代宗李豫讳,改宿预县置,属泗州。治所在今江苏泗阳县西北郑楼乡古城。同年改属徐州。北宋属淮阳军,徙治今宿迁市西南古城。金属邳州,元光二年 (1223) 废。元至元十二年 (1
五代周显德三年 (956) 改临汝县为镇,属梁县。即今河南汝州市西北六十里临汝镇。在河南省汝州市西北部。面积124.6平方千米。人口8万。镇人民政府驻临汝镇,人口9600。唐为临汝县治,五代周显德三年
即今四川盐源县北洼里乡。产沙金。民国杨仲华 《西康纪要》 第二章: 鸦砻江 “复南下至盐源县属之窪里名打冲河,折而东流至冕宁界”。
即今陕西旬邑县东北杨坡头。1941年陕甘宁边区新正县迁治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