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五湖

五湖

①先秦古籍中记载吴越地区有五湖,后人解释不一:(1)太湖的别名。《国语·越语下》 韦昭注:“五湖,今太湖。”《文选·江赋》 李善注引张勃《吴录》:“五湖者,太湖之别名也。”(2)指太湖东岸五个与太湖相连通的湖,实即五个湾。《史记·夏本纪》 正义:“五湖者,菱湖、游湖、莫湖、贡湖、胥湖,皆太湖东岸五湾为五湖。”(3)指太湖附近的五个湖,湖名各说不一:《后汉书·冯衍传》 注引虞翻云:“太湖有五道,胡谓之五湖。”又曰:“滆湖、洮湖、射湖、贵湖及太湖为五湖,并太湖之小支,俱连太湖,故太湖兼得五湖之名。”《吴越春秋·夫差内传》 注引韦昭曰:“胥湖、蠡湖、洮湖、滆湖,就太湖而五。”《水经·沔水注》:“五湖谓长塘湖、太湖、射湖、贵湖、滆湖也。”按:从《周礼·职方》 扬州:“其泽薮曰具区”,“其浸五湖”来看,具区即太湖,则五湖不是太湖,也不能包括太湖在内。从《国语·越语》、《史记·河渠书》、《史记·货殖列传》等记载来看,均作“三江五湖”,五湖原意当系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的湖泊。

②五个大湖的总称,但名称各说不一:(1)《史记·河渠书》 索隐:“郭璞《江赋》云,具区、洮滆、彭蠡、青草、洞庭是也。”(2)宋王应麟《小学绀珠》:“五湖:湖州太湖、楚州射湖、岳州青草、润州丹阳、洪州宫亭。”(3)近人一般以洞庭、鄱阳、巢湖、洪泽、太湖为五湖。

③在今安徽天长市东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21天长县:五湖在“县东北四十五里,以五水合一而名。东接高邮州之毗沙河”。


(1)先秦古籍常提到吴越地区有五湖,六朝以来有多种解释:一说是太湖的别名;一说是太湖东岸的五个与太湖相通连的湖,实即五个湖湾;一说指太湖附近的五个湖。按《周礼·职方》扬州:“其泽薮曰具区”,“其浸五湖”,具区即太湖,可见五湖不是太湖,也不可能包括太湖在内。从《国语·越语》和《史记·河渠书》看来,五湖的原意当系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的湖泊。(2)五个大湖的总称。也有多种说法:一说是具区、洮滆、彭蠡、青草、洞庭;一说是具区、洮、滆、彭蠡、青草;一说是彭蠡、洞庭、巢湖、震泽、鉴湖;一说是太湖、射阳、青草、丹阳、宫亭;一说是洞庭、震泽、青草、云梦、巴丘。近代一般以洞庭、鄱阳、太湖、巢湖、洪泽为五湖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珠官郡

    三国吴黄武七年 (228) 改合浦郡置,属交州。治所在合浦县 (今广西浦北县南旧州村)。辖境相当今广西容县、玉林、横县以西南地及广东廉江县地。孙亮时复为合浦郡。三国吴黄武七年(228年)以合浦郡改名,

  • 金塔县

    1913年析高台县置,属甘肃安肃道。治所在王子庄 (今甘肃金塔县)。县东南四里处有古塔,名金塔寺,故名。1927年直属甘肃省。在甘肃省西北部、河西走廊西段,北邻内蒙古自治区。属酒泉市。面积1.9万平方

  • 黄土梁镇

    即今河北平泉县北五十里黄土梁子镇。清道光 《承德府志》 卷7平泉州: 南境 “黄土梁,在会州城南六里”。

  • 石印山

    在今安徽东至县北尧渡河岸。《寰宇记》卷105建德县:“印石在县西北五里历水岸。石壁峻拔。旧传许旌阳逐蛟至此,岸崩。其石崩处,屹然成壁,印石而去。其石印篆文,圆若马蹄迹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27建德县:石印

  • 鸡栋关

    唐置,属名山县。在今四川雅安市东北金鸡山金鸡村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名山县有鸡栋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名山县:鸡栋关在“县西南鸡栋山上, 即金鸡关也”。

  • 桶溪隘

    在今湖南溆浦县南五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溆浦县: “据老寨在县南四十里。又南十里有桶溪隘……皆设险处。”

  • 哈尔套街

    即今辽宁彰武县西北九十里哈尔套镇。清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于此设县丞,民国改县佐。原名哈日陶力盖,蒙古语意为黑头山,以镇北低山呈黛色而得名。

  • 阳石

    即荡石。在今四川渠县东北七里八濛山一带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刘先主志》:建安二十年(215),“(张)郃数犯掠巴界,先主令张飞等进军宕渠之蒙头拒郃,相持五十余日。飞从他道邀郃战于阳石,遂大破郃军,郃失

  • 王二溪镇

    亦名忠义场。即今四川资阳市南忠义镇。清光绪《资州志》资阳县:忠义场“去县五十里。即王二溪”。

  • 那马堡

    明置,在今广西上思县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