即今山西临县南碛口镇。民国时设县佐。在山西省临县西南端。面积108平方千米。人口3.2万。镇人民政府驻西头,人口2500。因处湫水河注入黄河入口处,其稍南有大同碛,故名碛口。1949年为临县十一区,1
在北宋东京城(今河南开封市)南薰门外东北普济水门西北。为当时著名宫观。大中祥符五年(1012)创建。初名五岳观,建成后赐名会灵观。仁宗时重建后改名集禧观。宋末毁于兵火。
北宋置,在今福建将乐县西南白莲乡。元至元初改为白莲站,明初改为白莲驿。北宋置,即今福建省将乐县西南白莲。元至元初改白莲站。
在今浙江余杭市西八十六里。宋《咸淳临安志》卷36余杭县:仇溪“有二源:一出临安高陆山,东流八十六里至仇山之北;一出本县独松岭,东流八十里一百步至仇山,合流而东行十二里一百步,又合苕溪。以二水合流处有仇
在今山东蒙阴县西南。 《清一统志·沂州府一》: 㟬崮山 “在蒙阴县西南七里”。 㟬崮水源于此。
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北。《辽史·地理志》:兴中府有香高山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一》: 温都尔华山 “在朝阳县属土默特右翼西北七十五里。汉名香高山”。
唐代的部名。在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带。后属南诏通海都督。
在今江西樟树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7临江府清江县“固本堤” 条下: 梅家畲堤“在府 (治今临江镇) 东十五里。旧有堤,成化以后为洪水所坏,垂修垂圮,民不能田,嘉靖初悉力修筑,始不为患。崇祯十一年复决
即“一全坞”之讹。在今河南宜阳县西五十四里福昌村。
即乌思藏四如。西藏吐蕃王朝(约629—842)全境建置名。吐蕃在境内原十余小邦故地统一设置了军政区域称为如(意为翼、部),共四个,约当今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地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