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关口镇

关口镇

本名五郎关。即今陕西宁陕县。1936年宁陕县迁治于此。


(1)在河南省新密市东南部。面积16平方千米。人口1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关口村,人口 1100。因村地处风后岭和大磨岭两山中间的狭长地带,为新密通往新郑的关口,故名。2001年析苟堂镇东部设关口镇。产小麦、玉米、豆类。有兽药厂、酒厂。新新公路经此。(2)在湖北省浠水县东北偏中部。面积222平方千米。人口10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关口,人口 4580。两晋时在此设关口收税,故名。1949年为关口区。1958年为关口公社,1961年又复称关口区。1974年析置关口、大灵两公社。1984年关口公社改置关口镇。2001年胡河乡、大灵乡和三店乡十个村并入。地处白莲河下游,境内丘陵起伏。主产稻、小麦、棉花、花生等,盛产柑橘、蚕丝、茶叶。有云母、铁砂、硅线石等矿。有农机、钢砂等厂。罗兰公路经此。古迹有三国土城遗址。(3)在陕西省旬阳县东部。面积162平方千米。人口1.9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关子沟口,人口450。地处关子沟出口,故名。1950年设关口乡,1958年改公社,1984年复设乡。1996年与蒿塔乡合并设关口镇。主产玉米、小麦、稻,盛产生漆、木耳、柑橘、芝麻、烤烟、柿子。有农副产品加工、机砖、农具修造、制铧、草绳等厂。有公路通安白公路,通汉水航运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㟏口

    即含口。 在今山西闻喜县东南。 《宋史·司马池传》: “时议者以蒲坂、窦津、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, 乃开㟏口道, 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, 咸以为便。”

  • 古劳墟

    即今广东鹤山市北古劳镇。明万历《广东通志》卷16:新会县有古劳墟。清属鹤山县,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方期驿

    唐置,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六十里剑门镇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 剑门县:圣历二年(699)“于方期驿城置剑门县”。

  • 高士岩

    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山。《方舆胜览》卷24道州: 高士岩 “在舜祠西二里间。旧名野猪岩,丘顺甫钦若改曰高士岩。昔有猎者见群豕,逐入岩不见,因得乐器一部,无为观道士以献之朝,事见唐王维贺表”。宋筑书院于

  • 栖里

    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北塘栖镇。《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》 3卷3期 《馆藏善本书题识》 有 《栖里景物略》。夏定域云: “栖里即唐栖,杭州附郭之大镇也。”

  • 孤山

    ①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南五十六里。《宋史·宋琪传》: 端拱二年 (989),将讨幽蓟,宋琪上疏 “令大军会于易州,循孤山之北,漆水以西,挟山而行,援粮而进。涉涿水,并大房,抵桑干河,出安祖砦,则东瞰燕城

  • 隶恭州

    北宋改斜恭州置,属雅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临睢县

    东汉建武中改芒县置,属沛国。治所在今河南永城县东北二十六里小城子。西晋废。古县名。东汉建武中改芒县置,治今河南省永城市北。属沛国。三国时废。

  • 涢山

    即今湖北随州市西南一百二十里大洪山。《水经· 涢水注》: 涢水出大洪山,“山在随郡之西南。……时人以涢水所导,故亦谓之涢山矣”。《宋书·沈庆之传》: 元嘉年间,“涢山蛮最强盛,鲁宗之屡讨不能克,庆之剪

  • 雁门关

    ①唐置,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北二十里镇城底镇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: 宪州天池县有 “雁门关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42宪州: “雁门关在州东南六十里,属天池县雁门乡。其关东临汾水,西倚高山,接岚、朔州。” 《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