勐 (猛) 朗坝
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地勐朗镇。清光绪十八年 (1892) 至三十四年 (1908) 为镇边厅治。1954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(后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) 迁治于此。1959年设勐朗镇。
即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地勐朗镇。清光绪十八年 (1892) 至三十四年 (1908) 为镇边厅治。1954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 (后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) 迁治于此。1959年设勐朗镇。
即今湖北通城县东北二十二里沙滩镇。清光绪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通城县东北有沙堆市。
亦名滃溪,泷头水。即今广东翁源、英德二县市境之翁溪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2英德县: 泷头水在 “县南十里。源出翁源县之翁山,经象冈流至此,亦谓之翁源水,与泷水合。泷水即武水之别名。浈水合于武水,故兼有
即今河南长葛县治尚桥镇。《清一统志 ·许州直隶州》 “董村镇” 条下: “和尚桥镇在县(今长葛县东北十八里老城) 西南十八里。” 1960年长葛县徙治于此。在河南省长葛市西南部。面积40.7平方千米。
1944年改河南县置,属新疆省。治所即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。1954年改为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区。1955年改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。旧县名。原名河南县,因与河南省名重复,1944年改名。治察布查尔(
在今山东栖霞县东北七十里。元于钦《齐乘》卷1“艾山”条下称, 栖霞县有“百涧”山。《明一统志》卷25登州府:百涧山“在栖霞县东五十里。山多水泉,故名。旧产铁”。
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南三十五里。《新唐书·五行志》:“垂拱二年九月己巳,新丰露台乡有山涌出,高二十丈,有池周三百亩,池中有龙凤之形、米麦之异。武后以为休应,名曰庆山。”
元初分无棣县置,属沧州。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旧庆云。后并入乐陵县。寻复置。明永乐初避讳,改名庆云县。古县名。蒙古至元二年(1265年)割棣州无棣县之半另置无棣县,治今河北省盐山县东南庆云镇东南五里。
一般以为在今印度孟加拉湾东之尼科巴群岛。为古代自马六甲海峡至印度、斯里兰卡海道之重要泊所。唐僧人义净于咸亨三年 (672) 赴印度,曾经此。《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》 卷下: 末罗瑜国 “复停两月,转向羯
清置,属赤峰县。即今内蒙古赤峰市西北大庙镇。清有县丞驻此。(1)在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北部。面积93.6平方千米。人口1.5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大庙,人口730。清建永圣寺,俗称大庙,故名。1956年设乡,
在今陕西周至县东南,为终南山支脉。《方舆纪要》卷53盩厔县:五福山,“《志》云,县东南四十里有太微峰,形势嵯峨,直接太虚。其地又有五峰耸峙,俗呼五福山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