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一都司
在今广东龙川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枫树坝镇西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龙川县:十一都司“为县境水陆之冲,防守最切”。
在今广东龙川县东北一百五十里枫树坝镇西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03惠州府龙川县:十一都司“为县境水陆之冲,防守最切”。
南明永历二年(1648)改阿迷州置,治所即今云南开远市。清顺治十六年(1659)复名阿迷州。
亦称古勇隘。在今云南腾冲县西北八十里古永。明、清为腾越九隘之一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8腾越州:古勇关“在州西百里古勇甸”。明置。在今云南省腾冲县西北胆札山。为腾越九隘之一。
即今河北涿州市西桃园街道办事处。民国《涿县志》 卷1: 张桓侯故里在 “县西南里许桃庄,为汉张桓侯故里。今废”。
在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七十四里长城边。清代有千总驻守。
在今山东巨野县东北。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:沛公“号郦食其为广野君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3济宁州巨野县:“韦昭曰, 山阳有广野亭。”
①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南五十六里,与衢州市接界。宋 《淳熙严州图经》 卷首 《寿昌县境图》 上,寿昌县南与龙游县交界有梅岭。《景定严州续志》 卷10寿昌县: 梅峰 “在县 (今寿昌镇) 西南三十里”。《方
又名历山。亦作殽山。在今山西绛县东南与垣曲县交界处。《山海经·北次三经》: 教山 “其上多玉而无石,教水出焉,西流注入河”。《寰宇记》 卷47绛县: “教山今名效山,亦名罩山,在县东南八十五里。”
即今河北香河县南青龙湾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1香河县:龙湾河在“县南四十里。有大、小龙湾,夏秋之际,二水合流,经宝坻县界,入永平府昌黎县之七里海。相传辽时海运故道”。
三国吴分庐陵县置,属庐陵郡。治所即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。隋开皇十一年(591)废。唐武德五年(622)复置,属南平州。八年(625)又废。古县名。(1)西汉置,治今河北省武邑县东北。属信都国。后废。
即今黑龙江省青冈县东北兴华镇。民国《黑龙江志稿》青冈县图:东北有兴化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