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垣州
东魏置,治所在乡县 (今山西武乡县东十里故县乡)。后改丰州。
东魏置,治乡县(即今山西武乡县东故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武乡、榆社、左权等县地。寻改为丰州。
东魏置,治所在乡县 (今山西武乡县东十里故县乡)。后改丰州。
东魏置,治乡县(即今山西武乡县东故城)。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武乡、榆社、左权等县地。寻改为丰州。
今内蒙古鄂温克族自治旗南之伊敏河。为海拉尔河支流。《金史·宗浩传》 载,金军于忒里葛山击走山只昆所部后,进至呼遏水 (今辉河),山只昆部长等降,因言“所部迪列土近在移米河,不肯偕降,乞讨之”。即此。即
在今天津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3静海县:尹儿湾“在天津卫城东。永乐初,建百万仓于此。因筑城置卫,以贮海运。今去城八里,有运粮河,旧自海口达尹儿湾之运路也”。
明置,属石阡府。即今贵州石阡县西枇杷乡。
明洪武中置,治所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北沙营乡。清废。
即今山西榆社县北北翟管村。1943—1944年晋冀鲁豫边区置榆北县治此。
一名紫阳河。即今四川绵竹县西南射水河。《方舆纪要》卷67绵竹县:三溪河“在县东北。源出紫岩山下,亦名射水河,下流入绵州罗江县界”。
在今山东泰安市北泰山之阴。清聂《泰山道里记》:“俗呼后十五,言南天门至此十五里为奥区云。”此为泰山最胜处。其侧有黄华洞,幽险苍寒,饶有仙意。
即今湖北通山县东北慈口乡。民国 《湖北通志》 卷33兴国州: “慈口市在州西南一百二十里。”
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郑庄乡。《清一统志·泽州府》 “曲堤渡” 条下: 郑庄渡 “在县东五十里”。
即今西藏吉隆县东南之佩枯错。《清一统志 ·西藏》 载: 拉木卒西木卒池 “在阿里宗城东北一百二十里。池广二百二十里,其形南北长。南受四水,北受一水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