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漳县

南漳县

隋开皇十八年 (598) 改思安县置,属襄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南漳县。清乾隆 《襄阳府志》 卷4: 漳水在 “ (南漳) 县南一百里。……溶镇会沮水,合流入江。县之立名以此”。大业初属襄阳郡。唐贞观八年 (634) 废。开元十八年 (730) 复置,属襄州。北宋宣和初属襄阳府。南宋绍兴五年 (1135) 移治中庐镇 (今南漳县东北旧县铺)。元复还旧治,属襄阳路。明属襄阳府。民国初属湖北襄阳道。1932年直属湖北省。


在湖北省北部。属襄樊市。面积 3858 平方千米。人口58.7万。辖10镇。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。西魏置重阳县。北周改重阳为思安县。隋开皇初废郡;开皇十八年(598年)改思安为南漳县,以境内古南漳水(今漳水)得名。据清光绪《襄阳府志》:“南漳出南郡临沮。”注:“南漳者以别于浊漳、清漳也。”唐贞观八年(634年)省南漳入义清。开元十八年(730年)复置南漳县,属襄州。北宋属襄阳府。南宋绍兴五年(1135年)省中庐县入南漳县。元属襄阳路。明、清属襄阳府。1914年属襄阳道,1927年直属省。1949年属襄阳专区,1970年属襄阳地区,1983年属襄樊市。地处荆山山地,中部和东南部为低山丘陵,东北部为平原岗地。蛮河横贯北部,有清凉河、黑河等支流注入;沮、漳二河经境西南部。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产稻、小麦、玉米、芝麻、棉花等,并产蚕茧、核桃、油桐、黑白木耳、木梓等和天麻、牛黄、麝香等中药材。矿产有煤、铁、铝土、磷、重晶石、石灰石等,多矿泉水。有机械、化工、电力、电子、建材、轻纺、造纸、食品等厂。国画纸、麻球为地方名产。316国道、随南等公路经此。名胜古迹有水镜庄、徐庶庙、玉印岩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归美山

    在今江西定南县西南,接龙南县界。《寰宇记》卷108虔州安远县:归美山“在县西南三百里,高一千四百丈。《南康记》云,山四面险峻, 自然有石城,高数十丈,迥若双阙,其势入云。复有古石室,色如黄金,号曰金室

  • 革上汛

    即今贵州兴义市西南五十里革上乡。清有把总驻防。

  • 高碉山

    在今四川理县东北薛城镇。《方舆胜览》卷56威州: 高碉山 “今州县治并据此山,三面悬崖,姜维故城在焉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67威州: 高碉山在“州北三十里。三面悬崖,大江经其南。刘煦曰,维州治岷山孤峰,

  • 梵宗寺

    ①俗称北大庙。在今内蒙古翁牛特旗 (乌丹镇) 北八里。始建于清乾隆八年 (1743),乾隆二十年 (1755) 竣工。为汉式建筑的藏传佛教寺院。由山门、正殿、东西配殿、关帝殿和经卷殿组成。殿内多彩绘图

  • 红螺寺

    在今北京市怀柔县北十里红螺镇北。建于东晋永和四年(348)。原名大明寺。明正统年间改名护国资福寺。俗称红螺寺。主要建筑为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禅堂以及由东西四座配殿和诵经房组成的中院。历代为佛教圣地

  • 金仙水

    即今海南省万宁县北后溪河。《元丰九域志》 卷9万安军: “西北至金仙水二十里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105万州: 金仙水在 “州北二里。源出黎母山,至城北,潴为潭,绕流经东山岭,转北入小海港达于海。俗呼

  • 浙江等处行中书省

    简称浙江行省。元至正二十六年 (1366) 朱元璋改中书分省置,治所在杭州府 (今浙江杭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除嘉兴市、湖州市、嵊泗县以外的浙江全省。洪武九年 (1376) 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。

  • 皋亭县

    南齐置,属安定郡。治所在今湖北南漳县境。后废。

  • 三佛齐

    又作三弗齐、三佛国。都城在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巨港。南宋周去非《岭外代答》卷2:“三佛齐国在南海之中,诸蕃水道之要冲也。东自阇婆诸国,西自大食、故临诸国,无不由其境而入中国者。”

  • 山

    在今湖南宁乡县西南九十里。 《方舆纪要》 卷80宁乡县: 山 (应为山) “石径十里,不通车马,人缘石扳树而行。成化间,始凿石成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