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澳岛
古称南澳山。在广东省东南部韩江口外海中。为南澳县主岛。原名井澳。有古井、岛周多澳(泊船处),故名。隋开皇年间置潮州,岛在州南,改称南澳山。明设重兵屯守。清初为郑成功控制南粤沿海的重要基地。建国后改今名。岛状如葫芦,面积104.5平方千米。最高点海拔587米。位处闽粤咽喉,历称潮汕屏障,为海防要地。富水产品。岛上植被茂密,多中草药材。冬暖夏凉,气候宜人,山水秀丽,为旅游胜地。古迹有宋井、雄镇关、芝龙坊、太子楼等。
古称南澳山。在广东省东南部韩江口外海中。为南澳县主岛。原名井澳。有古井、岛周多澳(泊船处),故名。隋开皇年间置潮州,岛在州南,改称南澳山。明设重兵屯守。清初为郑成功控制南粤沿海的重要基地。建国后改今名。岛状如葫芦,面积104.5平方千米。最高点海拔587米。位处闽粤咽喉,历称潮汕屏障,为海防要地。富水产品。岛上植被茂密,多中草药材。冬暖夏凉,气候宜人,山水秀丽,为旅游胜地。古迹有宋井、雄镇关、芝龙坊、太子楼等。
清末中坝得马、中坝麦马、中坝班马三司合称。驻牧在今青海杂多县境。民国周希武《玉树调查记》卷上:“中坝麦马、中坝班马、中坝得马三族,同牧鄂穆曲及阿云、当木云之上源。东与囊谦、苏鲁克为界;南以当拉岭与藏边
即封陵。战国魏邑,后入秦。在今山西芮城县西南风陵渡镇一带。
即今福建霞浦县东南五十五里闾峡。明嘉靖中置巡司于此。清初废。在今福建省霞浦县东南。明嘉靖年间移高罗巡检司治此。
南朝梁承圣末置,属清远郡。治所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横江源头处。《元和志》 卷34: 翁源县“因县界翁水之源为名”。隋属南海郡。唐武德五年(622) 属洭州,贞观元年 (627) 改属韶州。北宋淳化中迁翁
在今甘肃天水市与礼县之间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夏侯渊传》:建安十九年(214),“赵衢、尹奉等谋讨超,姜叙起兵卤城以应之”,即此。在今甘肃省天水市、甘谷县之间。三国蜀诸葛亮斩魏将张郃于此。
明洪武二十年 (1384) 置,属福建都司。治所即今福建诏安县东南玄钟。清顺治十四年(1657) 废。明洪武二十年(1387年)置,治今福建省诏安县东南玄钟村。属镇海卫。嘉靖四十一年(1562年)为倭
在今河南卢氏县南。《寰宇记》卷6卢氏县:朱阳山,“牟山逦迤向县西南,经县界入西石门山,去县一百里。出檀木, 为弓材”。《金史·地理志》:虢州卢氏县“有朱阳山”。
北周置,属弘州。治所在今甘肃碌曲县西南。隋开皇初废。
北宋置,属石门县。即今湖南石门县西北一百十里所街。明置添平所于此。
即今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。西起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,东至湖北宜昌市西南津关,全长193公里。《水经·江水注》:“三峡七百里中,两岸连山,略无阙处,重岩迭障, 隐天蔽日,自非亭午夜分,不见曦月。”诸书记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