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南阳郡

南阳郡

①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 (前272) 置,治所在宛县 (今河南南阳市)。《元和志》 卷21:“以在中国之南,而有阳地,故曰南阳。” 西汉辖境相当今河南桐柏县以西,湖北丹江口市以东,河南鲁山县以南,河南邓州市及湖北广水市以北地。西晋改为南阳国,辖境缩小。南朝宋复为南阳郡。隋开皇初改为邓州。大业初复为南阳郡,移治穰县 (今邓州市)。唐武德二年 (619) 改为邓州,天宝元年(742) 复为南阳郡,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邓州。

②晋侨置,属梁州。治所在南阳县 (在今四川什邡县西二十三里南泉镇)。西魏废。

③北魏置,属广州。治所在南阳县 (今河南郏县西北)。隋开皇三年 (583) 废。

④南朝梁侨置,治所在今湖北谷城县东南。西魏改为山都郡。

⑤西魏改北随郡置,属顺州。治所在顺义县 (今湖北随州市北八十里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⑥东魏武定中侨置,属南广州。治所在南阳县(今河南襄城县境)。北周废。

⑦南朝梁置,治所在建昌县 (陈改辰阳县,今湖南辰溪县西北)。隋开皇初废。

⑧隋大业三年 (607) 改邓州置,治穰县 (今河南邓州市)。辖境相当今河南南阳、邓州、新野、内乡、镇平等市县地。唐初复为邓州。天宝元年 (742)又改南阳郡。辖境扩大至今南召、西峡、浙川等县地。乾元元年 (758) 复改邓州。


(1)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(前272年)置,治宛县(今河南南阳市)。汉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、内乡县间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应山、郧县间地。其后渐小。隋初废。(2)大业及唐天宝、至德时,又曾改邓州(治穰县,今河南邓州市)为南阳郡。地当荆、襄及关、洛交通孔道,魏晋南北朝时,南北常于此交战。(3)东魏置,治南阳县(今河南郏县西北)。隋开皇三年(583年)废。(4)南朝梁置,治所约在今湖北省谷城或老河口市境内。辖境不详。西魏改名山都郡。北周省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廉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北无极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4无极县: 廉台在 “县西十三里。相传以廉颇名。《晋地道记》: 魏昌县有廉台”。《十六国春秋辑补》 卷26《前燕四》: 东晋永和八年 (352),慕容恪讨闵于安喜,

  • 梁湖镇

    即今浙江上虞市东南梁湖镇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2绍兴府上虞县: 梁湖镇 “在县 (治今丰惠镇)西梁湖堰。元置百官驿于此,明初置巡司,旁有曹娥驿”。在浙江省上虞市中部、曹娥江东岸。面积61平方千米。人口3.

  • 花港

   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的西南角。明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》卷4:卢园乃“宋内侍卢允升小墅,景物奇秀,有池文石甃砌,水洌而深,异鱼种集,所谓‘花港观鱼’即此地也”。

  • 韶州府

    明洪武元年 (1368) 改韶州路置,属广东布政使司,治所在曲江县 (今广东韶关市)。辖境相当今广东韶关、曲江、英德、翁源、乳源、仁化、乐昌等市县地。清属广东省。1912年废。明洪武元年(1368年)

  • 溇水

    古名娄水。又名九溪河。在今湖南慈利县西北。九澧之一。源出今湖北鹤峰县境,东南流经湖南桑植县东北部,至慈利县西入澧水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慈利县: 溇水 “在县西二里。源出永顺宣慰司界,东流至索溪,通四

  • 通海口北市

    一名通海口市。即今湖北仙桃市西南六十四里通海口镇。清光绪 《湖北全省分图》: 沔阳州 (治今沔城镇) 西有通海口北市。

  • 贰城

    即苻秦时贰县城,在今陕西黄陵县西北。《晋书·苻坚载记上》: 东晋兴宁三年 (365),坚以匈奴曹毂死,“分其部落,贰城已西二万余落封其长子玺为骆川侯,贰城已东二万余落封其小子寅为力川侯”。

  • 小淡水

    即今台湾南部之下淡水溪。明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历大员、尧港、打狗屿、小淡水……。”即今台湾省高雄、屏东两县之间的下淡水溪。始见于明。陈第《东番记》:“其地……历大员、尧港、打狗屿、小淡水……”

  • 敖汉部

    清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。明后期,达延汗长子图鲁博罗特后裔岱青杜棱始称所部为敖汉部,属察哈尔汗。其子索诺木杜棱和塞臣卓哩克图于天聪元年 (1627) 率众归附后金。崇德元年 (1636),封塞臣卓哩克

  • 响水河

    在今贵州毕节市东二里。《明一统志》 卷88毕节卫: 响水河 “在卫城东。悬崖飞瀑数十仞,有声如雷,下注成河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23毕节卫指挥使司: 响水河 “ 《志》 云,河源有三,合流为一,南入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