卢思台
在今北京市西卢师山。一说即今天津市宁河县(芦台)或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西南卸粮台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贞观十九年(645)征高丽,“韦挺坐不先行视漕渠,运米六百余艘至卢思台侧,浅塞不能进,械送洛阳”。胡注:“据《唐书》,卢思台去幽州八百里。此漕渠盖即曹操伐乌丸所开泉州渠也,上承桑乾河。”
在今北京市西卢师山,一说即天津市宁河县(芦台)或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西南卸粮台。唐贞观十九年(645年)东征,韦挺坐舟先行视漕渠,运米六百余艘至卢思台侧,浅塞不能进,即此。
在今北京市西卢师山。一说即今天津市宁河县(芦台)或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西南卸粮台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贞观十九年(645)征高丽,“韦挺坐不先行视漕渠,运米六百余艘至卢思台侧,浅塞不能进,械送洛阳”。胡注:“据《唐书》,卢思台去幽州八百里。此漕渠盖即曹操伐乌丸所开泉州渠也,上承桑乾河。”
在今北京市西卢师山,一说即天津市宁河县(芦台)或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西南卸粮台。唐贞观十九年(645年)东征,韦挺坐舟先行视漕渠,运米六百余艘至卢思台侧,浅塞不能进,即此。
即赛音诺颜部额鲁特旗。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哈尔赫林一带。
又名高湖街。即今江西靖安县西北三十里高湖镇。清同治 《江西全省舆图》 卷1: 靖安县西北有高湖。
即汉渠。在今宁夏西北部黄河西岸。《西夏书事》卷20作“汉源渠”。
又作桑那宗。即今西藏扎囊县东北桑伊。原西藏地方政府设桑伊宗。1960年并入扎囊县。“桑伊”,藏语意为无边无际、存想。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,治今西藏自治区扎囊县桑伊。1960年与札囊宗合并,改置札囊县(
①在今江苏东海县西北,与山东临沐县交界处。《尚书·舜典》:“殛鲧于羽山。”《汉书·地理志》 东海郡祝其县:“《禹贡》羽山在南,鲧所殛。”《隋书·地理志》:朐山县有羽山。《元和志》卷11海州朐山县:羽山
亦作密坡汛。清置,属靖远营。在今四川喜德县东南。有外委驻防。
即今湖北东北举水。《寰宇记》卷131黄州麻城县:岐亭河“在县西北八十里。唐武德三年于县置亭州,取此为名”。
唐置,为带州羁縻州治所。旧治在营州界内。州陷契丹后,寄治于昌平县之清水店 (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境)。后废。
①地区名。亦称淮右。隋唐以前,从中原地区通往长江下游一般都在今安徽寿县附近渡淮,这段淮水的流向为自南而北,所以习称今皖北、豫西淮河北岸一带为淮西。《史记·荆燕世家》: 汉高帝六年 (前201),立 “
战国魏邑。在今河南开封县西南。云梦秦简《大事记》:秦昭王三十二年(前275),“攻启封”,即此。《史记·韩世家》 “启封”作“开封”,乃避汉景帝刘启讳追改。1974年辽宁新金县北元台镇发现一战国魏铜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