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水
在今山东济南城东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东城历祠下,泉流竞发,其水北流径历城东,又北引为流杯池,分为二水,右水北去,左水西径历城北,西北为陂,谓之历水,与泺水会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9历城县:历水“在县东门外十步。按《三齐记》云,历水出历祠下,泉源竞发,与泺水同入鹊山湖”。
古水名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东。古出历祠下,泉源竞发,与泺水同入鹊山湖。
在今山东济南城东。《水经·济水注》:“东城历祠下,泉流竞发,其水北流径历城东,又北引为流杯池,分为二水,右水北去,左水西径历城北,西北为陂,谓之历水,与泺水会。”《寰宇记》卷19历城县:历水“在县东门外十步。按《三齐记》云,历水出历祠下,泉源竞发,与泺水同入鹊山湖”。
古水名。在今山东省济南市东。古出历祠下,泉源竞发,与泺水同入鹊山湖。
即吉州窑。窑址在今江西吉安县东南永和镇。
即今河北大城县东十二里南赵扶镇。清同治 《畿辅通志》 卷46大城县图: 东有南赵扶。在河北省大城县东部。面积104.8平方千米。人口4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南赵扶,人口 3130。宋代赵、扶二姓在此建村
在南京城 (今江苏南京市) 东南隅。正南门曰洪武门,向南正对外城的正阳门,向北经承天门、端门、午门,到奉天门即进入宫城,经宫城的北门北安门 (后宰门),至玄武门出皇城。在洪武门东侧为长安左门,西侧为长
在今山西万荣县东北。《水经·汾水注》:“汾水西径鄈丘北,故汉氏之方泽也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卷41荣河县: 脽丘 “碑文有云: 脽上祠者,本魏晋鄈丘之旧,汉家后土之宫。汾水合河,梁山对麓是也”。
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。因春秋、战国时这里为秦国地而得名。《汉书·娄敬传》 有 “秦中新破” 句,唐白居易有 《秦中吟》 诗。皆指此。古地区名。指今陕西省中部平原地区。《汉书·娄敬传》:“秦中新破。”
即今浙江绍兴县西北安昌镇。乾隆《绍兴府志》卷7《市》引《万历志》:安昌市“在府城西北三十里”。
①秦置,属会稽郡。治所即今浙江绍兴市。以在会稽山之北而得名。东汉永建四年(129)为会稽郡治。南朝陈与会稽县同为会稽郡治。隋开皇九年(589)废。唐武德七年(624)复置,次年废。垂拱二年(686)复
又作爱拉克泊。即今蒙古国乌布苏省艾拉格湖。《嘉庆会典图》卷132科布多图说:“扎布噶河自扎萨克图汗西北流,……又西北会奇勒稽思泊、爱拉克泊水。”
①西晋惠帝置,属零陵郡。治所即今湖南东安县东北八十里芦洪市镇。《水经·湘水注》:应阳县“盖即应水为名也”。隋废入零陵县。②隋大业二年(606)改应城县置,属安州。治所即今湖北应城市。次年属安陆郡。唐武
在今黑龙江省饶河县北。源出密山市西北,东北流经宝清、富锦,于饶河县北东安镇南注入乌苏里江。据民国郭熙楞 《吉林汇征》 载: 饶河县“以挠力河得名。满语曰诺罗,为禽鸟众多栖集之地。汉音则讹为挠力”。另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