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硕特南右翼中旗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泽库县城附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右翼中旗: “牧地当鲁察布拉山之西。东至库克乌松,南至齐克特尼诺尔,西至僧克图木齐,北至库克乌松西山。”
清雍正三年 (1725) 置,属和硕特部。在今青海泽库县城附近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南右翼中旗: “牧地当鲁察布拉山之西。东至库克乌松,南至齐克特尼诺尔,西至僧克图木齐,北至库克乌松西山。”
北宋太平兴国六年 (981) 置,治所在静戎县 (今河北徐水县)。景德元年 (1004) 改为安肃军。北宋置,治今河北省徐水县。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徐水县东部。景德元年(1004年)改为安肃军。
在今河南登封市北。为嵩山之东部。《汉书·武帝纪》:元封元年(前110),“亲登嵩高。……其令祠官加增太室祠”。注:韦昭曰,“嵩高山有太室、少室之山,山有石,故以名云”。在河南省登封县北。嵩山之东峰。古
在今陕西凤翔县城东北隅。北宋苏轼建,有 《喜雨亭记》。
①一名长林岭。在今江西东乡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86抚州府东乡县: 庾岭在 “县南三里。一名长林岭。俯临通衢。又南数里曰金峰,亦高耸。《志》 云,县治在庾岭北,大夫冈之左,三港之口是也”。②即大庾岭。
明永乐七年(1409)改元东征元帅府置,治所在奴儿干城(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姆贡河汇入黑龙江处对岸特林地方)。辖境相当今外兴安岭南北、黑龙江、精奇里江(结雅河)、乌苏里江、松花江流域等地及库页
唐贞观五年 (631) 置,属羁縻直州。治所在今四川若尔盖县西北境。后废。唐贞观初以党项部落置,治今四川省若尔盖县西境。后地入吐蕃废。
即今辽宁彰武县西北九十里哈尔套镇。清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于此设县丞,民国改县佐。原名哈日陶力盖,蒙古语意为黑头山,以镇北低山呈黛色而得名。
即今新疆昌吉市。顾炎武 《天下郡国利病书》 卷117 《西域土地人物略》: 昆迷失 “其北有池,有昌都剌城”。
在今安徽霍邱县北淮河上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毋丘俭传》:正元二年(255),毋丘俭反,“大将军统中外军讨之,别使诸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,……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,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
①在今浙江桐庐县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0分水县:吴村在“县(今分水镇)东十里。旧置巡司,今废”。②原名吴孙集。即今山东曲阜市北二十六里吴村镇。1912年建津浦铁路设吴村车站后改称吴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