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古特
一作唐古忒。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。元时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,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。清初曾沿用此称,作唐古特。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特。
又作唐古忒。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。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。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郡。清初曾沿用此称,作唐古特。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特。
一作唐古忒。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。元时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,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部。清初曾沿用此称,作唐古特。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特。
又作唐古忒。清代文献中对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的称谓。蒙古人称党项人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为唐兀或唐兀惕。后渐用以泛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诸郡。清初曾沿用此称,作唐古特。今蒙古语仍称青藏地区及当地藏族为唐古特。
亦作额鲁特,又名卫拉特。是清代对西蒙古诸部的总称。明末清初,厄鲁特蒙古分四部:和硕特部游牧于乌鲁木齐地区,准噶尔部游牧于伊犁河流域,杜尔伯特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沿岸,土尔扈特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及其以北地方
一名捍。 唐西域国名。 在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。国都渴塞城 (今乌兹别克斯坦纳曼干北卡桑赛)。唐显庆三年 (658) 置休循州都督府。开元二十七年 (739),其
唐置,属剑门县。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六十里剑门镇北大剑山口。大小剑山峰峦连绵,下有隘路如门,故名。地势极为险要,历为蜀之天然门户,皆为戍守处,兵家必争之地。唐李白 《蜀道难》 诗有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
在今福建建阳市西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7建阳县:云衢桥“在县西南三十里。其地所谓建阳书坊也。宋建为商旅辐辏之所,俗名建阳大桥”。俗称建阳大桥。宋建。在今福建省建阳县西书坊镇。宋为商旅辐辏之所。
春秋齐地。在今山东茌平县东十里。《春秋》:僖公十五年(前645),“公会齐侯、宋公、陈侯、卫侯、郑伯、许男、曹伯,盟于牡丘”。即此。古邑名。春秋齐邑。在今山东省茌平县东。《春秋》鲁僖公十五年(前645
西汉置,属琅邪郡。治所在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六十里峿山之北。东汉省。古县名。西汉置,治今山东省安丘市西南郚山北。属琅邪郡。东汉省。
即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五十七里江头司乡。清乾隆六年(1741)置江头巡司于此。
亦作纳谿县。南宋绍定五年(1232)改纳溪砦置,属泸州。治所在今四川泸州市西南三十里安富镇(永宁河东岸,旧纳溪县城)。元大德中因遭大水害迁于今县北十里旧县坝。至大初迁回故址。民国初属四川永宁道,192
一作巴什拱伯孜。清帕米尔八卡之一。光绪五年(1879)后置,在今叶什勒库里湖东南巴什古木别孜。后被俄国侵占,今属塔吉克斯坦。
①即今广东阳春市东北春湾镇。清置巡司于此。同治 《广东图说》 卷45阳春县: 黄泥湾司“驻黄泥湾墟。其属大乡十”。②在今四川城口县南。清道光 《城口厅志》 卷4: 黄泥湾在 “厅南七十里。嘉庆元年,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