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唐河

唐河

①大清河支流。古称滱水。源出山西浑源县东南,曲折东流入河北中部白洋淀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浑源州: 滱水“发源州东南五十里枪峰岭,经灵丘、广昌二县境,出倒马关,入直隶唐县界,谓之唐河”。

②上游曰赵河,源出河南方城县西北,南流经唐河县东北,始曰唐河。西南纳沘水,又西南经新野县,至湖北境会白河,称唐白河,至襄樊市入于汉。《清一统志·南阳府一》: 沘水 “西南流经唐县西北,名曰唐河”。即此。


(1)古称恒水。明弘治《保定郡志》:唐河“因陶唐所封之地,故以得名。”一说因流经河北省唐县而得名。北魏末,宇文肱随鲜于修礼攻定州,战死于唐河,即此。大清河支流。源出山西省恒山东南麓,流经山西省灵丘及河北省涞源、唐县、定州、望都、清苑、安新等市县,东流注入白洋淀(西淀)。出淀后,在新镇与大清河北支相汇后始称大清河。长332千米,流域面积5200平方千米。唐县以西建有西大洋水库。(2)汉水中游支流。因河流经古唐州境内,故名。《水经注疏》:“今泌河自泌阳县东,西流经唐县,为唐河。”在河南省西南部、湖北省北部。源出河南省方城县伏牛山东侧,流经社旗、唐河、新野等县,南流入湖北省襄樊市陶岗附近与白河汇合后称唐白河,在襄樊市入汉水。长220千米,流域面积7735平方千米。主要支流有泌阳河、三家河等。唐河县以下可通航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拜鲁堡

    在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北约九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44大同府: 拜鲁堡 “嘉靖二十三年筑,隆庆六年增修,周一里有奇。……嘉靖中,寇由此入犯朔州一带,为冲要之地”。

  • 正德铁路

    即石德铁路。自今河北石家庄市至山东德州市。原拟以河北正定为起点,故名。

  • 崞山

    在今山西浑源县西北二十里。《魏书·世祖纪》: 北魏太平真君二年 (441),“葬惠太后于崞山”。古山名。在今山西省浑源县西北。西汉以此山名县。北魏太平真君二年(441年),葬惠太后于崞山;又太和元年(

  • 石横镇

    金置,属平阴县。即今山东肥城市西五十里石横镇。在山东省肥城市西北部。面积92平方千米。人口8.4万。镇人民政府驻石横村,人口 2000。该村建于东周,因邻近一条石头山沟得名“石沟”;一说金代后期曾有一

  • 来远镇

    ①北宋置,属信都县。在今河北冀州市境。②即今安徽寿县西南六十里正阳镇。《资治通鉴》:五代周显德三年(956),“李谷攻寿州,久不克,唐刘彦贞引兵救之,至来远镇,距寿州二百里,又以战舰数百艘趣正阳,为攻

  • 卢山郡

    唐天宝元年(742)改雅州置,治所在严道县(今四川雅安市西)。辖境相当今四川雅安、名山、荥经、天全、卢山、宝兴等市县地。乾元元年(758)复改为雅州。唐天宝元年(742年)改雅州置,治严道县(今四川雅

  • 鹊山

    ①又名蓬山、蓬鹊山。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六十二里。《元和志》 卷 15 内丘县: “鹊山在县西三十六里。昔扁鹊同虢太子游此山采药,因名。”②亦名㟙山。 在今山东济南市北二十里泺口镇。《魏书·

  • 板石镇

    即今江西安远县西北七十里板石镇。明、清置巡司于此。(1)古镇名。在今江西省安远县西北。清属赣州府。有巡检司驻防。(2)今镇名。(1)在吉林省白山市八道江区北部。面积95平方千米。人口2.2万。镇人民政

  • 紫霞洲

    在今福建建瓯市北。《舆地纪胜》 卷129建宁府 《景物下》: 紫霞洲,“ 《建安志》: 堂后为复屋,凿池导北山之泉,作亭临之,号紫霞洲”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11 建宁府 《堂榭》: 紫霞洲“在郡圃,取慢

  • 五砦

    在今湖南新化县境。《宋史·地理志》 宝庆府新化县:“有惜溪、柘溪、藤溪、深溪、云溪五砦。”皆太平兴国中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