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舍山
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即墨县“不其山”条下:四舍山“四峰峻起,如舍宇,惟一径可以登陟”。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一》称:四舍山“一名四社山”。
在今山东即墨市东四十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36即墨县“不其山”条下:四舍山“四峰峻起,如舍宇,惟一径可以登陟”。《清一统志·莱州府一》称:四舍山“一名四社山”。
亦作顶加芝莱社。即今台湾屏东县东南牡丹乡东北顶加芝来社村。《清史稿·邦交志六》:同治十三年 (1874) 三月,日兵船入侵台湾,“牡丹、高士佛、加芝来、竹仔各社咸被焚。……是月,日本攻生番纲索、加芝来
在今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西天河镇西三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天河县: 榜山 “在县西三里。形如挂榜”,因名。
在今浙江萧山市南二十八里临浦镇。《宋书·孔觊传》: 南朝宋泰始二年 (466),吴喜等率军“向黄山浦”。即此。
又作塘坊。即今河北丰南市西南二十五里唐坊镇。清光绪 《丰润县志》 卷1: 唐家房 “距城一百里。集镇名。在辽宁省普兰店市东部。属夹河庙镇。人口 1720。 为原唐家房镇人民政府驻地。因唐姓首居此地而得
①在今安徽和县北八十里。《舆地纪胜》卷48和州:阴陵山“在乌江县西北四十里。即项羽迷失道处”。《清一统志·和州》:阴陵山“在州北八十里,接江浦县界。……《州志》:山小多石,上有刺枪坑,阔一丈许。石罅水
①在今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西南大堡镇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72峨眉县“土地关”条下:“由栖鸡五里至冷溪。”清设冷溪(碛)汛。《清一统志·四川统部》:峨边营经制外委一员驻“冷碛”。民国《峨边县志》卷2:冷碛关
金沿袭宋制,分境内为若干路。大定末共分中都、上京、咸平、东京、北京、临潢、西京、南京、河北东、河北西、山东东、山东西、大名府、河东南、河东北、京兆府、凤翔、鄜延、庆原、临洮二十路。章宗时并临潢路入北京
唐武后时,韦德昭所造。在今河南洛阳市隋唐故城天津桥东。其东有利涉桥。《新唐书·韦弘机传》: 弘机 “徙洛中桥于长夏门,废利涉桥,人便之”。
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南。为北宋节度使苗授的宅园。《洛阳名园记》 称: “节度使苗侯既贵,欲极天下佳处,卜居得河南; 河南园宅又号最佳处,得开宝宰相王溥园,遂构之。” 王溥曾任五代周世宗时宰相,可知此园已
①西汉置,属涿郡。治所在今河北容城县北十五里城子村。东汉废。西晋复置,属范阳国,寻废。北魏太和中复置,属范阳郡。北齐天保七年(556) 废入范阳县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为北义州治。贞观元年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