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基隆市

基隆市

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置,属台湾省。治所即今基隆市。以鸡笼为名。


在台湾省本岛最北部,北临东海。面积132.3平方千米。人口39.2万。辖中山、安乐、七堵、暖暖、仁爱、信义、中正7区。市政府驻中正区。基隆古名鸡笼,旧说鸡笼屿(今基隆屿)形似鸡笼而得名。明天启六年(1626年)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,曾据和平岛筑城堡。崇祯十五年(1642年)被荷兰殖民者取代。清顺治十八年(1661年)郑成功收复台湾,初属天兴县,继归天兴州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属台湾府诸罗县。雍正元年(1723年)属淡水厅。后设基隆厅,属台北府。光绪元年(1875年)设鸡笼厅;九年改为基隆厅,取“基地昌隆”之意。日占后光绪二十三年改属台北县基隆办务署;二十七年设基隆厅。宣统元年(1909年)改支厅,属台北厅。1920年设基隆街,属台北州基隆郡。1924年12月设基隆市,直属台北州。1945年光复后改为省辖市。东、西、南部为丘陵。北为港口,有和平岛、桶盘屿扼门户。港湾水面约3.6平方千米。淡水河主要支流基隆河自市东入境,经暖暖、七堵等地,自西南入台北县。属南亚热带湿润气候。1723年福建漳州人自八里坌(今淡水境)来此经商,为基隆市街发展嚆矢。1860年《天津条约》签订后辟为商埠。1870年清廷准开基隆煤矿。1884—1885年中法战争时,港市曾被占领,清军退至狮球岭固守,1885年5月法军撤走。1887年基隆至台北铁路动工,1891年通车。1889年建成第一座码头。1895年日占后筑港,成为对台湾掠夺及南进侵略基地。基隆港原为台湾首要港口,后因高雄港的发展而为第二大港,并为台湾重要渔业基地。日占时被划为要塞地,今仍为海军基地。有采煤、造船、机械、食品等工业。辟有六堵和大武仑两工业区。主要商业区在内港以南仁爱区。为台湾纵贯铁路、宜兰铁路和南北高速公路的起点。5号、2号省道纵横市境。海洋学院、省水产研究所、省高级海事学校、水产职校等设此。名胜古迹有仙洞、万人堆、中正公园、和平岛千叠敷、蕃字洞、狮球岭古战场及暖暖水源地、灵泉寺等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道清铁路

    从河南浚县之道口镇 (今滑县城) 至沁阳县之清化镇 (今博爱县城)。全长约150公里。清光绪二十八年 (1902) 动工修建,三十一年 (1905)修至柏山镇,西距清化仅十里,工辍。至1941年展筑至

  • 老松岭

    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南。民国《宁安县志》卷1:老松岭在“县城正南一百八十里,高十里、五里不等,长数百里,系额穆西老爷岭来脉,山产多枝柴,山顶有关帝庙,建筑宏敞”。在吉林省东部汪清县东境。山体以花岗岩为主

  • 路南州

    元至元十三年 (1276) 置,属澂江路。治所即今云南路南彝族自治县。当地彝语称鲁乃,“鲁”为石头,“乃” 为黑色,意即长满黑石头的地方。明属澂江府。1913年改为路南县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置

  • 氐道

    西汉置,属陇西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礼县西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陇西郡氐道:颜师古注曰:“氐,夷种名也。氐之所居, 故曰氐道。”西晋废。西汉置,治今甘肃省礼县西北。属陇西郡。因其地为氐族所居,故名。景帝时,

  • 牛尔河卡伦

    清光绪十年(1884)设,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北激流河口西牛尔河村。

  • 阁牌洲站

    元置。即今湖北嘉鱼县北簰洲镇。明废。元置,即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牌洲。明时改阁牌驿。

  • 大洪岭

    又名大洪山。在今安徽祁门县北。《清一统志·徽州府一》:大共山“在祁门县北五十里,与石埭县接界。大共之水出焉。亦作大洪山”。

  • 木末城

    北魏时柔然可汗建。在今蒙古国杭爱山东端之北鄂尔浑河上游。《梁书·芮芮传》:“永明中,为丁零所破,更为小国,而南移其居。天监中,始破丁零,复其旧土,始建筑城郭,名曰木末城。”南朝梁天监中柔然所建。或谓在

  • 大穆

    即今福建闽侯县西北大穆埕。清时有把总驻此。

  • 永阜陵

    南宋孝宗赵眘陵墓。在今浙江绍兴县东三十六里宝山南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