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兴县

大兴县

①北魏置,为大兴郡治。治所即今陕西定边县。西魏改名五原县,后复改大兴县。隋又改为五原县。

②隋开皇三年(583)改万年县置,与长安县同治大兴城内(今陕西西安市)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名万年县。

③金贞元二年(1154)改析津县置,与宛平县同为大兴府治(在今北京城西南)。元移治大都城内(今北京城内)。明洪武初为北平府治,永乐中为京师顺天府治。清仍为顺天府治。民国初为京兆尹治。1928年废京兆尹置北平市,移大兴县治黄村,属河北省。1958年改属北京市,设大兴区。1960年复设大兴县。


(1)古县名。(1)北魏置,治今陕西省定边县。隋改名五原县。(2)隋开皇三年(583年)改万年县置,与长安县同治大兴城(今陕西西安市)。属雍州。大业初属京兆郡。唐武德元年(618年)复改万年县。(2)古旧县名。金贞元二年(1154年)改析津县置,治今北京市城区。属大兴府。1949年迁治青云店,1954年迁治黄村镇。原属河北省,1958年划归北京市,改设大兴区。1960年复县,2001年撤销,复改大兴区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利俗渠

    在今陕西华县西南二十三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郑县:“西南二十三里有利俗渠,引乔谷水……支分溉田,皆开元四年诏陕州刺史姜师度疏故渠,又立堤以捍水害。”

  • 狄城

    亦名荻丘、狄丘、荻城。在今安徽寿县东南八十里小甸镇南筑城铺。《水经·肥水注》:“肥水自荻丘,北径成德县故城西。”《梁书·裴邃传》:南朝梁普通五年(524),率军北伐,“先攻狄丘、甓城、黎浆等城,皆拔之

  • 羊达子堡

    在今甘肃高台县西北。清宣统《甘肃新通志》卷3肃州高台县图:西北有羊达子。

  • 天依县

    西汉置,属酒泉郡。治所在今甘肃玉门市东南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 注:颜师古曰,“音衣。此地有天䧇阪,故以名”。东汉废。

  • 和通卡伦

    清乾隆年间置,在今哈萨克斯坦斋桑泊西北。清徐松 《西域水道记》 卷5: 布昆河 “经毕陵图淖尔南,和通卡伦北,又五十余里,入于 (额尔齐斯)河”。

  • 沐川县

    1942年改沐川设治局置,属四川省。治所即今四川沐川县。以沐川河为名。在四川省南部。属乐山市。面积 1401.29 平方千米。人口25.5万。辖7镇、16乡。县人民政府驻沐溪镇。唐置沐源镇。北宋置沐川

  • 开南县

    宋大理置,属首府大理地区。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。元改蒙化府。古县名。大理置,治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。为蒙舍镇城。元至元十一年(1274年)升为蒙化府。

  • 安化上州

    北宋大中祥符九年(1016)分安化羁縻州置,属宜州。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附近。元废为安化洞。北宋大中祥符九年(1016年)分安化州置,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中州上里。

  • 句骊山

    亦名高骊山。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北。《隋书·地理志》:延陵县有句骊山。

  • 大黍堡

    即今福建寿宁县西大黍。《清一统志·福宁府》:大黍堡“在寿宁县西。九岭溪出此。县境之堡,凡四十余处,皆明万历中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