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冲河
在今云南澄江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大冲河“在河阳县东北十里罗藏山下,汇溪涧诸水为河,流入明湖。明隆庆中,水涨堤决,知县文嘉谟浚深之”。
在今云南澄江县东北。《清一统志·澂江府》:大冲河“在河阳县东北十里罗藏山下,汇溪涧诸水为河,流入明湖。明隆庆中,水涨堤决,知县文嘉谟浚深之”。
古名善板祠、济顺王庙,灵应庙。即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二十里七曲山大庙。祭祀晋人 “文昌帝君” 张亚子 (张育)。《寰宇记》 卷84梓潼县: “济顺王,本张恶子,晋人,战死,而庙存。《郡国志》 云:恶子昔至
①三国吴宝鼎元年(266)分会稽郡置,属扬州。治所在长山县(今浙江金华市)。以郡在金华山之阳、縠水之东而得名。辖境相当今浙江金华江、衢江流域各市县。南朝陈天嘉三年(562)改名金华郡。隋大业初及唐天宝
在今江西上饶县南。《清一统志·广信府一》:冷水岭“在上饶县南三十里。崖石突起,下瞰溪流,丁溪水南流至是触石汇为潭,极清洌。路通福建崇安县之高洲岑阳关”。
在今湖北襄樊市(樊城)北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徐晃传》:刘备军“围头有屯,又别屯四冢。晃扬声当攻围头屯,而密攻四冢”。
元初割无棣之半属沧州,此地称东无棣县,属棣州。治所在今山东无棣县西北二十里。明永乐初避讳,改名海丰县。古县名。元初分无棣县置,治今山东省无棣县西北。属棣州。明洪武初废。
①在今四川若尔盖县境,一说在今松潘县西北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 唐贞观九年 (635),“赤水道行军总管李道彦行至阔水,见赤辞无备,袭之,获牛羊数千头。于是群羌怨怒,屯野狐峡,道彦不得进; 赤辞击之,道彦
①西汉文帝七年 (前173) 置,属京兆尹。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东南太康村。因其地有文帝刘恒之母薄太后的南陵,故名。东汉元始四年 (前4) 废。②西晋置,属九德郡。治所在今越南义静省锦川附近。南齐以后废
在今浙江龙泉市西南四十里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处州丽水县:“有铜,出豫章、孝义二山。”
即纳溪。今四川南部永宁河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纳溪县:“纳谿,俗名清水河, 即永宁河下流,源出阿永番部,东流入大江。”
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北。为唐代漕运中转站。《元和志》 卷5河阴县: 唐开元二十二年 (734)裴耀卿为相,“兼转运都使,于是遂分置河阴县及河阴仓。……自江、淮来者悉纳河阴仓,自河阴候水调浮漕送含嘉仓,又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