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帽山

大帽山

①即今江西寻乌县东南大望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8赣州府长宁县:大帽山在“县南二百里,与广东程乡、平远、和平、兴宁、龙川等县接壤。山绵亘数百里。中有老虎隘,林木深阻,鸟道三十里,群盗窟其间,多历年所。《志》云,大帽山界江西及闽广三省之交。正德中,贼徒聚此,攻掠州县,督臣周南分江西兵从安远入,广东兵从程乡入,福建兵从武平入。悉平之。嘉靖末,程乡人叶芳等复聚啸其中,至万历初,始克歼其党”。

②一名大帽山峰。即今福建闽清县南与永泰县交界之大帽山。明王应山《闽都记》卷29闽清县:大帽仙峰“在县西十一都,接永福界。峰之巅相传有鼓声,或月一鸣,或岁一鸣”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州府闽清县:大帽山“在县西南四十五里,接永福县界。一名大帽仙峰”。

③一作戴帽山。即今福建漳浦县东北五十里玳瑁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漳浦县:大帽山“山大而峻,四面林木蓊郁,顶有黄茅,形若戴帽,一名戴帽山。岩石泉壑,种种奇胜”。

④在今福建德化县北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泉州府德化县:大帽山“在县北七十里。脉自九仙山来,绵亘数十里,卓起大峰,状若大帽”,故名。

⑤即今福建东山县西南大帽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诏安县:大帽山“在县东。负海最奇耸。宋末,丞相陆秀夫、陈宜中,扶帝昺泊舟于此”。

⑥即古灵山。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南。《清一统志·福州府一》:古灵山“在侯官县西南七十里,瓜山之西。一名大帽山,又名蓆帽山”。

⑦即今福建惠安县西北玳瑁山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9惠安县:大帽山“在县西北四十里。屹立千仞,雄峭盘郁,绝顶广百余丈。有泉泓然”。

⑧即今香港九龙北大帽山。《清一统志·广州府》:大帽山“在新安县东南二十里。脉自梧桐山来,延袤百里,旁附群山, 皆其分支”。


(1)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新界中南部、荃湾北侧。形似大帽而得名。海拔957米,是全港第一高峰。因山高多雾,又称大雾山。在大帽山区内,有蝴蝶地、相思林带、石塔、妙高台、瞭望台、无线电台、猴岩顶、西方山等景观和设施。山路有多条,公路有两条可以登山。(2)即“大望山”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讷钦哈达卡伦

    清光绪末置,属瑷珲副都统。在今黑龙江省漠河县西北漠河乡西北极村。后废。

  • 大明宫

    即唐之东内。在今陕西西安城北二里龙首原上。宋敏求《长安志》卷6:“东内大明宫在禁苑东南,南接京城之北面,西接宫城之东北隅,南北五里,东西三里。贞观八年置为永安宫,明年改曰大明宫,以备太上皇清暑,百官献

  • 维摩乡

    即今云南砚山县西北维摩。明、清置维摩乡土舍。

  • 饮马河站

    即今吉林九台市西南饮马河镇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:吉长铁路“站四:饮马河、卡伦、长春、头道沟”。

  • 小黑山堡

    清置,即今辽宁黑山县(黑山镇)。《清一统志·锦州府二》:小黑山堡“在广宁县东六十里。今设站于此。本朝康熙二十九年设佐领骁骑校驻防”。

  • 古岭寨

    明置,属侯官县。即今福建福州市东鼓岭。昔为戍守要地。

  • 栾家濑

    在今陕西蓝田县南十里峣山间辋川风景区。唐王维有 《栾家濑》 诗。

  • 江孜

    一名季阳则城、佳勒则宗,又作江卡尔孜。即今西藏江孜县。清光绪三十年(1904),西藏人民反击英帝国主义的侵略。光绪三十二年(1906)中英条约签订开为商埠。1960年设江孜县。

  • 下允

    在今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北上允镇北。原属澜沧县,民国时于此置县佐。1944年底裁撤。

  • 舒眉莲港

    指今越南南部义平省东南之归仁县。《元史·占城传》: 至元二十一年 (1284),唆都领军回,“江淮省所遣助唆都军万户忽都虎等至占城唆都旧制行省舒眉莲港,见营舍烧尽,始知官军已回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