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濛溪河

大濛溪河

亦名濛溪河。在今四川资中县东。源出乐至县南,上源高桥河会石湍河后,流经乐至、资阳、安岳,至县东南苏溪乡濛溪口注入沱江。《寰宇记》卷76盘石县:大濛溪“在县西(东)二十里。溪内有石龙三条,若遇旱,祈即雨”。《清史稿·地理志》 资州:“大濛溪源出西龙家坝,又名都溪,东流径城南,至唐明渡入资江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阿夔部

    唐南诏置,属拓东节度。在今云南昭通市北部。

  • 易隆

    即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南四十二里易隆。明为木密所驻地。原名洟笼,彝语 “洟” 为水,“笼” 为城,意即水城。

  • 韩王台 (臺)

    在今河南延津县南。《寰宇记》 卷2酸枣县: “韩王台二,并在县南 一十六里。按孙楚《韩王台赋》 云: 酸枣县门外,左右有两故台,访古老云: 韩王听政之观。”

  • 金微山

    又名金山。即我国新疆北部与蒙古国间之阿尔泰山脉。《后汉书·耿夔传》: 永元三年 (91),耿夔伐北匈奴,“将精骑八百,出居延塞,直奔北单于延,于金微山斩阏氏、名王以下五千余级”。即此。古山名。即今新疆

  • 浮水县

    隋开皇十六年 (596) 置,属棣州。治所在今河北孟村回族自治县南十八里新县镇。大业初废。唐武德五年 (622) 复置,属东盐州。贞观元年(627) 废。

  • 马家巷

    即今福建同安县东南马巷镇。清时有通判驻此。

  • 轩辕丘

    在今河南新郑市西北。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:“黄帝者,少典之子,姓公孙,名曰轩辕。”《索隐》案:“皇甫谧云:‘黄帝生于寿丘,长于姬水,因以为姓。居轩辕之丘, 因以为名, 又以为号’。”在今河南省新郑市西北

  • 阳曲县

    西汉置,属太原郡。治所在今山西定襄县东南侍阳。东汉末移治今山西太原市北阳曲镇。北魏属永安郡,移治今阳曲镇南。隋开皇六年(586)改阳直县,十六年(596)改为汾阳县。唐武德七年(624)复改为阳曲县,

  • 五津

    指今四川都江堰市至彭山县之间岷江上所设五个渡口。东晋常璩《华阳国志·蜀志》:“其大江自湔堰下至犍为有五津:始曰白华津;二曰皂里津;三曰江首津;四曰沙头津,刘璋时召东州民居此,改曰东州头;五曰江南津。入

  • 西济州

    唐武德二年(619)置,治所在济源县(今河南济源市)。四年(621)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