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字典>历史百科>地名来历>大黑山

大黑山

①在今河北隆化县北一百里。海拔1673米。《清一统志·承德府二》:大黑山“在府北一百八十里。当张三营西北,周百余里,复嶂悬崖,烟峦蒸郁,遥望黝然,伊逊河自北来流绕其足”。

②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金州镇东。《明史·地理志》金州卫:“东有大黑山, 小沙河出焉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37金州卫:大黑山在“卫东十五里。绝顶有城,四面悬绝,惟西面一路可通,中有井,昔人避兵处也”。又乾隆《钦定盛京通志》卷25宁海县:大黑山“上有古城,相传为唐太宗驻跸处”。

③一名打虎山,又名大虎山。即今辽宁黑山县东南大虎山镇。民国《黑山县志》卷2:大虎山镇“在县城南十八里。清初为大黑山堡”。1948年在解放战争中,为辽沈战役重要战场。

④在今吉林永吉县西南。清光绪《吉林通志》卷18:大黑山在“(吉林)城西南一百里。高三里”。

⑤在今云南昭通市西南四十里。《清一统志·昭通府》:大黑山“在恩安县西南四十里。为擦拉河源”。集镇因山为名。

⑥即今青海中部偏南之巴颜喀喇山。《清一统志·青海厄鲁特》:古尔坤山“其土石黑色,多野兽,饶水草,又产金银矿。蒙古谓黑为喀喇,谓富贵为巴颜,故名巴颜喀喇山”。

⑦指今印度与缅甸交界之那加山脉。一说指缅甸的阿拉干山脉。是古代从中国西南边境通天竺道上的重要山岭。唐义净《南海寄归内法传》卷1:“从那烂陀东行五百驿,皆名东裔,乃至尽穷,有大黑山,计当土蕃南畔,传云是蜀川西南,行可一月余便达斯岭。”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附“安南通天竺道”作黑山。


(1)山名。(1)又称大赫山、大和尚山、老黑山。在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7.5千米。海拔664米,山势崇峻,为市内第一高峰。山中怪石嶙峋,松螺拥翠,景致幽奇,有胜水寺、响水寺、卑奢城等胜迹。胜水寺在东北山腰怪石下,为僧人陈德新、方影山于明洪武初年在旧刹址上重建。有山门、正殿、观音阁等。现存观音阁一楹,前临悬崖。院中有大石一方,光明似镜,能鉴人形。阁后山脚往西为响水寺。有正殿3楹,后依峭壁。殿东山岩下有瑶琴洞,深约37米,清泉自洞中涓涓流出,经院中萦回水道,至墙外泄入山涧,水鸣谷应,如抚瑶琴,故有响水之名。在悬崖陡谷之上,有高句丽时期的卑奢城,山城城墙沿山脊用石块砌成,蜿蜒起伏,扼水陆要冲。隋唐征辽东时,曾征战于此。(2)在吉林省中部,北端伸入到黑龙江省五常市境,南端延伸到辽宁省开原市境。东北—西南走向。长约320千米,宽10~15千米,海拔300~400米。为花岗岩低丘。同名主峰在伊通满族自治县西北,海拔583米。为吉林省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,称大黑山线。矿藏有煤、铁、铜等。土们岭附近有穿山隧道。(2)集镇名。在云南省绿春县西部、坝洒河北侧山麓。大黑山乡人民政府驻地。人口360。因四周山上原为大森林,故名。1966年在此办橡胶场,渐成居民点。1975年三楞公社(后改称大黑山乡)机关迁此。产稻、玉米、茶叶、橡胶、紫胶等。有橡胶场。晋思公路经此。


猜你喜欢

  • 乌撒土司

    元至元十三年(1276)于乌蛮乌撒部地置乌撒路,治所即今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。二十四年(1287)置乌撒乌蒙宣慰司。辖境相当今贵州威宁、赫章县地。明洪武十五年(1382)改为乌撒土府。清康熙五年

  • 楚辉

    一作曲惠。在今新疆和硕县东曲惠乡。清乾隆 《西域图志》 卷15: 楚辉 “在乌沙克塔勒西五十里,察罕通格西南七十里。有城垣,西距哈喇沙尔城一百二十五里。自乌沙克塔勒、察罕通格南北两道至此会而为一”。

  • 敖仓

    秦置,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敖山。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 “筑甬道属之河,以取敖仓粟。” 又,《鲸布列传》: 布 “据敖庾之粟”。《索隐》: “案 《太康地记》 云: 秦建敖仓于成皋。”秦置,在今河南省荥阳

  • 疏附县

    清光绪八年 (1882) 置,属疏勒州。治所在喀什噶尔回城 (今新疆喀什市)。二十八年 (1902)属疏勒府。民国初属新疆喀什噶尔道。1930年属喀什噶尔行政区。后直属新疆省。1955年徙治托库扎克巴

  • 朐忍县

    秦置,属巴郡。治所在今四川云阳县东三坝乡。东汉末属巴东郡。《后汉书·刘焉传》: 兴平初,“荆州牧刘表表焉僭拟乘舆器服,(赵) 韪以此遂屯兵朐忍备表”。 即此。 西晋改为朐䏰县。古县名。秦

  • 黄浒溪

    亦名黄浒水、黄虎川。即今四川射洪县东南之洋溪河。《寰宇记》卷82通泉县: 黄浒水 “源从盐亭县东南,流入通泉县合涪江”。

  • 定阳溪

    衢江支流。即今浙江衢县南乌溪江。源出福建浦城县东北,北经龙泉、遂昌二县入衢县,于衢州市东入衢江。《水经·渐江水注》: “谷水又东,定阳溪水注之。” 《明史·地理志》 衢州府西安县:“东有定阳溪,一名东

  • 王峒

    在今广西平南县北境。《资治通鉴》:唐贞观八年(634),“行军总管张士贵讨东西王洞反僚,平之”。胡三省注:“东西王洞僚,盖在龚州界。”

  • 楞伽山

   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。明王鏊 《姑苏志》 卷9: 楞伽山 “一名上方山。在吴山东北,其顶有浮图”。东北为茶磨屿,以其三面临水,故以屿名。俗称磨盘山。

  • 弄栋县

    又作梇栋县。西汉元封二年(前109)置,属益州郡。治所在今云南姚安县西北十七里旧城。三国蜀建兴三年(225)为云南郡治。西晋属云南郡。东晋成帝时为兴宁郡治。南齐属兴宁郡。梁末废。古县名。又名梇栋县。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