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和场
①即今四川城口县南棉沙乡。清道光《城口厅志》卷3:太和场在“厅南三里”。
②即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里太和镇。清嘉庆《眉州属志》卷1:眉州有太和场。
①即今四川城口县南棉沙乡。清道光《城口厅志》卷3:太和场在“厅南三里”。
②即今四川眉山县东北二十里太和镇。清嘉庆《眉州属志》卷1:眉州有太和场。
在今贵州凯里市西北炉山镇南五里。《方舆纪要》卷121清平县:木级坡在“县南五里。两木交生,如阶级然。夷苗恒出没于此,为戍守要地”。
亦名蒙山、始阳山。在今四川芦山县东南,与雅安市接界。《寰宇记》 卷77名山县: 罗绳山“在县西五里。从蒙山西入芦山县,又北接邛州火井县”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2芦山: 卢山 “其相接者曰始阳山,俗呼为罗
即今浙江慈溪市东南十里彭桥乡。旧属余姚县。清光绪 《余姚县志》 卷1 《市肆》 有彭桥市。
明代西藏地名。明置列思麻万户府,其地在今西藏山南地区隆子县,治所在列麦境。
①东汉改寿良县置,属东平国。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南。南朝宋改寿昌县。北魏复改寿张县,属东平郡。迁治今梁山县西北寿张集。隋属济北郡。唐属郓州。金大定七年(1167)迁今河南台前县竹口镇,十九年(1179
①唐开元四年(716)置,属幽州。治所在今河北三河市东三里。因地近七渡、鲍丘、临泃三水而名。五代初废,后唐长兴三年(932)复置,移治今三河市。辽属蓟州。金属通州。清属顺天府。民国初属直隶京兆地方。1
在今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黄亭子元城墙遗址上。为 “燕京八景” 之一。清乾隆年间,立御书 “蓟门烟树” 碑于此。元、明以来,或以为今德胜门外土城关为蓟门旧址,实误。
明洪武初改沈丘县置,属颍州。即今安徽临泉县。明置巡司于此。
①战国末秦置,属蜀郡。治所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五里双河乡平获村与五一村交界处。西汉太初四年 (前101) 为犍为郡治。《后汉书· 岑彭传》: 建武十一年 (35),岑彭破公孙述将侯丹于黄石,“因晨夜倍
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。周穆王姬满为周昭王之子,在位期间西击犬戎,东讨徐戎,周游天下。据 《寰宇记》 卷25雍州长安县: “周穆王陵在县西南张恭村,二十五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