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今云南曲靖市北郊。《明一统志》卷87曲靖府:白石江“在府城北八里。本朝洪武十四年,西平侯沐英征云南,闻元司徒平章达里麻拥兵十余万屯曲靖,遂进师至白石江与之大战,擒达里麻,俘甲士二万于此”。《方舆纪要
①即阳乐河。今河北赤城县南红河。清光绪《畿辅通志》卷77:龙门河“源出龙门县(今赤城县西南龙关)西二十里娘子山北三里大龙王堂,水从地出数丈即伏至岩树下,汹涌薄,流数里又
①在今广东怀集县西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8梧州府怀集县: 官陂在 “县西六里。…… 《志》 云,县境之以陂名者凡数十处,俱有灌溉之利”。②在今广西宜州市南六里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109宜山: 官陂 “堰
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北炎方。《清一统志·曲靖府》: 炎方驿 “在宣威州南八十里炎方城内。旧名太忽都堡。明置炎方驿,今设炎松巡司,兼管二驿”。即今云南省沾益县东北炎方。明时又名太忽都堡。清因之。
五岳之一。指今河南登封市北嵩山。《尔雅·释地》:“嵩高为中岳。”《史记·封禅书》、《汉书·郊祀志》 均谓“中岳嵩高也”。金鹗《求古录·礼说》 指出:中岳之名,历代随帝都而移。尧都平阳(今山西临汾市西南
元至元十三年(1276)改博州路置,属中书省。治所在聊城县(今山东聊城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聊城市及高唐、茌平、莘县等地。明洪武初改东昌府。元至元十三年(1276年)改博州路置,治聊城县(今山东聊城市)
①在今四川茂县北,为岷江渡桥。《寰宇记》卷78茂州: “普通三年置绳州,取桃关之路,以绳为桥,因作州称。” 《方舆纪要》 卷67茂州: 绳桥“旧在州北汶江上。《寰宇记》: 梁置绳州,以绳为桥也”。②在
①在今福建霞浦县南罗浮。《方舆纪要》卷96福宁州 “洪山” 条下: “又南十里曰罗浮山,相传此山浮海而来,泊船山下,可避北风。若南风,则石厓齿齿难近。嘉靖三十七年,倭贼流劫罗浮,官军御却之。” 即此。
西藏古地名。约在今曲水县曲水雪。唐时吐蕃曾于此置驿站。《新唐书·地理志》 载,由农歌驿“百一十里渡姜济河,经吐蕃垦田,二百六十里至卒歌驿”。
战国楚邑,即今湖南永兴县。《鄂君启节》 铭文: 自鄂往 “内入㵢, 庚鄙”。 即此。古邑名。战国楚邑。即今湖南省永兴县。《鄂君启节》铭文:自鄂往,“内入㵢,庚鄙”,即此。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