威蕃亭
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西三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6石泉军: 元丰年间 “石泉夷人犯边,朝廷命孙羲叟帅蜀,召公 (指张上行) 问计,公曰: ‘……今石泉三十里威蕃亭,地名栅底,即唐之威蕃栅,宜先筑堡寨以御其来攻,升石泉为军以重其权’”。
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治城羌族乡西三十里。《方舆胜览》 卷56石泉军: 元丰年间 “石泉夷人犯边,朝廷命孙羲叟帅蜀,召公 (指张上行) 问计,公曰: ‘……今石泉三十里威蕃亭,地名栅底,即唐之威蕃栅,宜先筑堡寨以御其来攻,升石泉为军以重其权’”。
唐贞观十八年 (644) 灭焉耆后置,属安西都护府。治所在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南四十里城子旧城。开元七年 (719) 为安西四镇之一。贞元六年 (790) 后废。唐羁縻都督府。贞观十八年(644年)
在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西北三号地乡苏集村南古城。《元史·地理志》 大同路平地县:“本号平地袅,至元二年省入丰州,三年置县曰平地。”
清光绪二十九年 (1903) 以宁远厅之科布尔巡司置,属山西省。治所即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中旗驻地科布尔镇。1912年改为陶林县。
又名脊现关。在今安徽安庆市北。《清一统志·安庆府二》: 脊现关 “在怀宁县北十八里脊现岭上。县北连山迤逦,至此而为狭岭,置关其上,以扼舒庐之要。按脊现关亦作集贤关”。为太平天国安庆保卫战的重要战场。
亦名望霞峰、美人峰。在今四川巫山县东长江北岸,为巫山十二峰之一。南宋陆游 《入蜀记》:“十二峰者不可悉见,所见八九峰,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,宜为仙真所讬。” 历代咏神女峰之诗篇甚多,如唐刘禹锡 《巫山
在今湖南岳阳市东。《方舆纪要》 卷77岳州府巴陵县 “刘备城” 条下: “又陶侃城,在府东八里。侃镇巴陵时所筑也。”
又作陶渚。今河南孟县南一段古黄河的别称。《三国志·魏书·杜畿传》: 畿 “受诏作御楼船,于陶河试船,遇风没”。《水经·河水注》: 孟津 “亦曰盟津,《尚书》 所谓东至于孟津者也。又曰富平津,所谓造舟为
隋开皇十八年(598)置,治所在秀容县(今山西忻州市)。《元和志》卷14:“因州界忻川口为名。”大业二年(606)废。唐武德元年(618)复置忻州,辖境相当今山西忻州市及定襄县地。天宝元年(742)改
即春秋郑琐邑。在今河南新郑市北。《续汉书·郡国志》 河南菀陵县: “有琐侯亭。”
即今广西横县西四十里南乡镇。明置南乡巡司于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