孝水县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晋熙县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1绵竹县:“境有孝子姜诗泉,故取为名。”大业二年(606)改为绵竹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以晋熙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绵竹市。属蜀郡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改为绵竹县。
隋开皇十八年(598)改晋熙县置,属益州。治所在今四川绵竹县。《元和志》卷31绵竹县:“境有孝子姜诗泉,故取为名。”大业二年(606)改为绵竹县。
古县名。隋开皇十八年(598年)以晋熙县改名,治今四川省绵竹市。属蜀郡。隋大业二年(606年)改为绵竹县。
即今新疆阿克陶县西南布伦口乡。清宣统《新疆图志》卷8引《海英路程记》:“自疏附县至布伦库尔五百三十里。”
清雍正十二年(1734)升沂州置,属山东省。治所在兰山县(今山东临沂市)。辖境相当今山东临沂、日照、莒县、郯城、费县、沂水、蒙阴等市县地。1913年废。北宋庆历三年(1043)王伦起义于此。金末又为刘
即今四川资中县西一百二十里罗泉镇。《寰宇记》 卷85陵井监: “罗泉井旧废,至国朝乾德三年重开,月收盐三十五斤。” 明置盐课司,清置州判,民国初置县佐。民国 《资中县续修资州志》 卷2: 罗泉镇 “两
在今湖南沅陵县东十里沅江中。《方舆纪要》卷81沅陵县“沅江”条下:百曳滩“相传后汉刘尚征蛮至此,江流峻急, 以百夫曳之不能进”。
亦作寻陿。在今广东清远市东。《史记·南越列传》:元鼎六年(前111)冬,“楼船将军将精卒先陷寻陕, 破石门, 得越船粟, 因推而前”。《索隐》:“姚氏云:寻陕在始兴西三百里,近连口也。”《方舆纪要》卷
即犬戎。殷周时期,游牧于今陕西彬县、岐山县一带。《史记·周本纪》: “穆王将征犬戎。” 《集解》 徐广曰: “一作畎。”
①即今安徽繁昌县东北三十五里三山镇。临江有三峰秀起,称三山矶,为江船避风港。宋李心传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58:绍兴二年(1132)九月乙丑,“初命沿江岸置烽台以为斥堠”,凡八所,“三山”为其一。《明
即今广西资源县。元至正中置巡司于此。清雍正八年(1730)移全州州同驻此。1935年于此置资源县。
清康熙三十七年(1698)改北胜州置,属云南省。治所即今云南永胜县。民国《云南永北县地志资料全集》:“永北,元朝北胜、永宁二土州,……取永宁、北胜各首一字,定名之曰永北。”辖境约当今云南永胜、华坪、宁
秦置,为颍川郡治。治所即今河南禹州市。西晋属河南郡。东魏兴和元年(539)为阳翟郡治。隋属襄城郡。唐属许州。北宋属颍昌府。金为钧州治。明初省入钧州。古县名。秦置,治今河南省禹州市。秦、汉为颍川郡治所,